倪家营镇“五字”工作法强化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近年来,倪家营镇按照“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的要求,通过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深入推进“疏、解、帮、教、引”五字工作法,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和谐稳定。
以“疏”为先,下好纠纷调处先手棋
倪家营镇在传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基础上,推行“化解纠纷+心理服务”的新方法,将调处纠纷与疏导情绪相结合,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引入心理干预机制,帮助当事人理顺心气、打开心结,有效防止矛盾纠纷演化为信访问题。健全矛盾纠纷线上收集和线下排查相结合、被动受理和主动发现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将网格员入户走访、12345热线、110接处警平台、陇情E通等作为收集群众服务诉求的有利途径,由领导干部下沉到当事人家中,与其聊家常、问冷暖,收集意见建议,及时为群众纾难解困,使预防工作走在矛盾激化前,将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从源头上解决。
以“解”为主,实现矛盾化解多元化
探索建立“党支部+邻里小院议事+民主说事会制度”,将热衷于调解工作且具备一定法律基础知识的乡贤、老党员、知识分子等人员吸收到调解员队伍中,积极协助村社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及时了解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协助做好辖区特殊人群的帮教转化工作,带头抓好治安防范、服务群众工作。依托镇综治中心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一体化运行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形成诉调、警调、访调“三调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使一般性纠纷化解率达到100%、重大纠纷化解率达到95%以上。至目前,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8起,警情类矛盾纠纷99起。
以“帮”为要,调处纠纷彰显加速度
强化信访积案化解,按照“四定三包”(定包案领导、定化解措施、定稳控方案、定解决时限,包思想转化、包解决化解、包教育稳控)工作要求,对摸排的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进行包案化解,彻底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烦心事、难缠事,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网格员通过主动上门做好当事人的思想疏导工作,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当事人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上门回访了解重点人员生产生活情况,积极开展人文关怀和困难帮扶,切实做到“事心双解”,努力实现“化解一个、带动一家、影响一片”的社会效应。
以“教”为基,树牢法治观念强教育
坚持把法治宣传贯穿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过程,充分发挥“法治大讲堂”“邻里小院议事会”等案例剖析教育引导作用,利用不同时间节点进行法律法治宣传培训,向群众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反映问题、表达诉求,从源头上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抓手,推进“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普法队伍主力军作用,邀请普法志愿者、“三官一师”等人员,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开展以案释法宣讲,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以“引”为本,发挥德育教化润人心
积极探索“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机制,切实发挥德治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方面的引领作用,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将德治和法治相结合,做好矛盾纠纷化解与道德修养相结合的“软治理”,深入挖掘身边的传统美德、道德模范事迹,开展“敬比赛夸”“评花赛花”“晒被子、比孝心”等评选活动,充分展示群众身边的道德“标杆”、宣传推广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做到以德育人,弘扬德治正能量,引领乡村道德新风尚,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善治之基,推动形成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靳玉莉)
编辑:沈欢欢
审核:单国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