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蓼泉镇:谋篇布局 精准发力 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临泽县蓼泉镇聚焦全县“一核四廊多点”空间布局和“一城五县”建设目标,紧盯“一园三带三区四基地”建设,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主导产业培育、生态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培育、社会治理创新、民生福祉保障等方面谋篇布局、精准发力,精心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聚焦“扩规模、提品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力乡村产业兴旺。深入实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产业多元、体系完善、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加快蔬菜产业“产供销”仓储物流加工一体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蔬菜品牌培育计划,打响“蓼”字号优质绿色蔬菜品牌。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新机制,推进玉米制种“五化基地”建设。规划建设南沙窝跨区域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园,鼓励扶持散养户出院入区、养殖大户以区建场,实施优质牧草基地建设项目,形成“以畜定草、以养促调、以调带种、草畜互动”的循环发展模式。同时,探索创新稻鱼共生农业复合型新业态,稳步推广有机旱稻种植,引导农户发展水萝卜、辣椒等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养生”“农业+互联网”“农业+服务业”等发展模式,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围绕“葆生态、塑形象”,持续改善乡村面貌,促进乡村生态宜居。以“三清五改六拆三治两化一变”为重点,持续推行“12345”工作机制,实现农村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推进垃圾收集、转运、处理高效运行,做好柴草秸秆“四化”转化和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有效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局面。按照“方便、适用”的原则,大力倡导进院入室,提高厕所利用率,以“污水管网+集中化粪池”水冲式厕所为主要模式,按照分户改造、定期清运和集中处理与分户自主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动厕所粪污与畜禽养殖粪污一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满足群众的改厕需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进一步拓展深化村庄清洁行动,推动村庄清洁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由“清脏”向“治乱”转变,潜移默化转变农民生活习惯,让绿色卫生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着眼“强底子、亮面子”,绘就文明乡风新样子,筑牢乡村文明底色。坚持观念和行动同步引导、常抓和抓长同时发力、正向和反向协同激励、颜值和内涵同步提升,持续培育文明乡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全面推行“11666”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大力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365”、贤孝家园、交通驿站等特色品牌,积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德润蓼泉·身边好人”精神文明创评活动,培树表彰各类先进典型,扎实推动移风易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突出“强治理、促和谐”,不断巩固平安建设成果,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镇综治中心牵头、相关单位参与的“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矛盾纠纷集中化解模式,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严格执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十项制度和矛盾纠纷“四级七天”调解工作法,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严防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巩固深化平安蓼泉建设成果,健全完善“七联”“互联网+综治”新机制,着力构建“五共三治”基层治理新格局。严格靠实网格责任,进一步充实优化网格员、联防员队伍,打造全科网格,拓展乡村“网格化+十户联防”服务管理。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不断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锚定“办实事、惠民生”,不断强化民生保障,推动乡村生活富裕。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底线性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三个总体稳定”要求,用足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机遇,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持续推进“十个一”工作机制落地落细,进一步激发脱贫户发展内生动力,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人物同防”,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着力构建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加大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教育,传播健康理念,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意识,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健全完善家庭尽责、全民行动、政府支持的民生保障机制,落实好助残、扶贫、济困、救孤等形式多样的救助活动,探索居家、互助等养老新模式,推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保障覆盖网络;深入开展“一老一小一困”关爱服务行动,加大临时救助、冬春救助力度,建立完善困难群众监测预警和主动发现机制,确保各项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努力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新成果。(王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