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镇奋力书写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 “新答卷”
新华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以“四抓两整治”为措施,深入推进“四推四提”党建工程,不断丰富“党建+”内涵,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的“乘法效应”,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加速跑。
突出政治功能,筑牢组织振兴“桥头堡”。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示范带动全镇各级党组织把主要精力向乡村振兴倾斜。指导督促各级党组织依托“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夯实推动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全覆盖建立并落实党建指导员与党组织书记结对帮扶工作机制,举办标准化建设培训班、知识竞赛等活动2场次,扎实推进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星级争创活动,建成大寨、西街2个党建示范点,表彰奖励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胜利村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完成2个村级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工作,全镇12个村(社区)全部建成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项目、土地流转等攻坚难题顺利解决。
强化教育管理,打造人才振兴“生力军”。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提升计划,动员12名村干部报名参加学历提升专科班,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参加各类网络培训班,储备培养村(社区)后备干部69名。严把发展党员政治关,新发展党员6名、转正1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名。建立“一周一会”制度,采取培训指导、定期提醒、通报反馈等措施,扎实开展“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活动率连续保持100%。扎实开展党员信教和涉黑涉恶问题整治“回头看”工作,为39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走访慰问54名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作出突出贡献党员,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深度融合治理,画好文化振兴“同心圆”。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一约三会”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积极构建以议事会、调委会、监事会为运行主体的“一核多元”治理体系。建立以党小组长为网格长、其他党员为骨干网格员的党建红色网格,实行网格员“一网通办”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网格内政策宣讲、产业落实、安全生产、电诈防范、环境卫生、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中心工作,形成党建引领、一网兜底、综合治理的大党建格局。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黑榜作用,引导党员群众净化社会风气。挖掘大寨村乡村记忆博物馆、三道柳沟红色战斗遗址等资源,建成大寨村党史学习教育广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激发党员干劲的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激发内生动力,培育生态振兴“新动能”。全面落实“周一安排部署、周二集中整治、周三督查检查、周四反馈整改、周五督查通报”的“12345”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结合每月党员“固定活动日”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大力推行“党员干部带头拆、村社干部组织拆、广大群众自觉拆”模式,建成大寨长庄宜居宜业幸福港湾。以改善国道沿线环境面貌为目标,实施慈善协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93名党员带头募捐57500元支持公益事业发展。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充分发挥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作用,累计投资600万元,完成大寨村风貌改造71户,敷设灌水管道8公里,栽植金叶榆、海棠等绿化花卉苗木11万株,为建设312线丝路古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党群共富,点燃产业振兴“加速器”。不断深化“双带共富”行动,持续推进“党员中心户”产业型党建品牌创建,积极培育党员示范田、党员帮带田等“双带共富”示范基地3个、“双带头”创业典型36名。拓展农村“三链富民”党建格局,采取“支部+产业链、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等模式,村党组织领办集体性质的专业合作社5个,赵兴兵、王正岳、张富宝等党员带头领办专业合作社12个,引领带动全镇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流转土地1.6万亩,建成大寨、长庄村3000亩“金色田园•葵海印象”制种葵花基地、富强村万亩洋葱基地、向前村1200亩特色蔬菜种植基地、明泉村1800亩特色小杂粮经济作物种植基地,成功申报“乡村就业工厂”1个,新建犇鑫、大寨长庄跨区域、规模化养殖小区2个,吸纳2000多名党员群众融入共富产业链。(新华镇 李增鹏、郭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