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
1983年9月,艳阳高照,丹桂飘香 国家卫生部妇幼保健司司长、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夫人林佳楣在甘肃省副省长李杞阳、省卫生厅副厅长李延青等陪同下, 来临泽以视察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名义, 受李先念之托, 巡访了当年红西路军在临泽境内的战斗遗址梨园口、倪家营等地。接着先后视察了板桥卫生所、板桥园林中学、平川治沙站、县妇幼保健站等。听取了县委书记崔岩就临泽妇幼保健工作的汇报。
第二次
1992年7月2日上午,天灰灰,日沉沉,祁连裹素,弱水哀鸣, 一架银白色的专机徐徐降落在张掖某军用机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同志的部分骨灰,将遵照他生前的遗愿,撒在他曾率部浴血战斗过的祁连山区。
机场上举行了迎灵仪式。此时,哀乐低回,群情欲泪。李先念同志的夫人林佳楣率子女将先念遗像和盖有中国共产党党旗的骨灰安放在灵台上时, 由地方党政军领导组成的迎灵人员和陪同骨灰前来的中央、省上领导,在军仪队的引导下,到灵台前列队肃立,向李先念遗像行三鞠躬礼,并向林佳楣及其子女、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
10点10分,林佳楣及子女、亲属和工作人员转乘撤骨灰专机掠进祁连山麓弱水之滨田野村庄, 将先念同志的部分骨灰伴随着白色、红色碎纸花随风飘飘逸逸撤落在康乐草原、梨园河畔。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河西人民的深情,洒向他曾经浴血奋战过的这片热土上。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在1936年血雨腥风的西征中,任红西路军30军政委的先念同志率部转战河西走廊, 同国民党马家军浴血苦战5个多月,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篇章。红军将士和河西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他们把革命的火种播在河西大地,播在劳苦大众的心中。
下午2点,林佳楣一行来到红西路军临泽烈士陵园,凭吊革命英灵,林佳楣同志向烈士公墓前敬献了花圈,她与亲属子女们把花瓣洒向墓地,寄托着对先烈们的无限哀思。“浴血河西功昭日月青山永泣, 捐躯临泽气壮山河绿水长歌”, 人民和历史对红西路军烈士的褒扬, 先念同志的忠魂当得以告慰了,红军碉堡汪家墩, 千疮百孔,弹痕累累,记载着先念同志和战友们的丰功伟绩,林佳楣曾于1983年来访此地,今日故地重游, 她的心情格外沉重,乡亲们怀着无限深情向她表示慰问 。
年逾古稀的老人汪世金如泣如诉地回忆当年红军战士英勇悲壮为人民献身的情景,林佳楣把子女亲属一一向汪世金介绍,老人紧紧握住林佳楣的手说:“当年红军战斗过的这块地方,人穷地穷,如今变化大了,李主席如果还活着的话,他来亲眼看看多好,”李主席虽然去了,乡亲们永远怀念他。我们要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林佳楣一行深深感谢乡亲们的一片深情,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第三次
8月的河西走廊,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携带女儿、孙子及工作人员一行由新疆来到甘肃河西,缅怀红西路军的业绩,凭吊牺牲的西路军烈士。
1993年8月9日,骄阳似火。林佳楣一行在新疆领导人员陪同下,来到甘新交界的星星峡。甘肃省副省长陈琦玲等相关部门领导人在此迎接。
星星峡群山起伏,山上是一望无际的戈壁砂滩。甘新公路穿峡而过。当年,先念同志率领的西路军余部越过这无垠的戈壁砂滩来到这里。
1937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当时任西路军军政委员、30军政委的李先念临危受命,率西路军余部穿越冰天雪地的祁连山和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滩, 九死一生来到星星峡, 受到了党中央派来的代表陈云、滕代远的接待。
星星峡曾留下西路军幸存将士的欢笑和眼泪。林佳楣同志站在这红西路军余部最后脱险的地方, 从山峡口看那无边的戈壁, 思绪万千。离山城不远的地方有一眼井,传说是当年林则徐路过此地时开凿的,成为当地人生活的水源。这清澈的井水,曾给红军将士带来多大的希望! 他们就是用这眼井的水洗去身上斑斑的血迹,擦去脸上的征尘和硝烟,痛饮甜美的井水后,又踏上新的征途的。
林佳楣同志目睹了这里的一切, 与子女、孙子们在星星峡山口合影留念。
告别了星星峡, 驱车东驰, 公路两旁便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荒滩。当年西路军从安西红柳园突围后进入这戈壁荒滩,部队疲惫不堪,弹尽粮绝,连一口水也没有喝,将士们在这绝境中经过3天3夜的艰苦跋涉,方才到星星峡。这一路上,不知被饥寒夺走了多少烈士的忠魂。
下午,林佳楣一行,经红柳园到白墩子。白墩子是个黄土砌成的土墩,约5米高,离公路3、4百米,属安西县(今瓜州县)。1937年4 月24日,历经40多天走出祁连山的西路军攻打安西县城失利,当掖撤到城西南王家屯一带。次日晩又从王家屯突围,天亮赶到白墩子。战士们正要烧水做饭,水还没烧开,马敌的骑兵就追到了。李先念命令部队撤离,阻击敌兵,且战且走,又从这里撤离的红柳园。
林佳楣一行到了酒泉,酒泉的同志告诉,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余部走出祁连山时尚有800余人,经安西、白墩子、红柳园诸战,就剩下400余将士突出重围。
听了介绍,佳楣同志感慨地说:“这些地方我以前来过,这次再来看看,主要是让孙子们了解爷爷当年与战友们是如何艰苦奋斗的”。
离开白墩子后,林佳提又到安西县烈士陵园,瞻仰了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
13日清晨,林佳楣来到高台烈士陵园,祭奠了红5军军长董振堂等2000 多名阵亡将士。
下午,经过红30军恶战过的临泽三道柳沟、西路军血战40多天的倪家营, 又到梨园口等红军战斗遗址, 梨园口是进入祁连山的必经之路, 道口群山峦叠, 山坡滩上立着一块水泥碑: 刻写“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梨园口战斗遗址” 。 林佳楣及儿女、孙子在这里拍照留影。
1937年3月12日,西路军余部从三道柳沟突围后,通过这里撤入祁连山。担任后卫的红9军到梨园口后, 为了掩护总部和30军进山,与尾随而来的马家军骑兵展开激战,在肉搏中,已不足千人的9军基本全军覆没。军政委陈海松就在这山坡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祁连山记下了这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 记下了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献身的业绩。透过泛着绿意的山峦、田野,仿佛看到9军指战员举着大刀与敌人奋力拼杀,听到红军战士的喊杀声。
在对烈士的怀念中,林佳楣与女儿,孙子们在飘洒的微雨中,将一束束鲜花献在碑前,她深情地说:“去年洒骨灰的时候我来过这里, 这次再来, 影响更深刻了,”
9军、30军都是红四方面军的两支劲旅,是从鄂豫皖和川陕时期发展起来的骨干部队。这两支主力军出生入死,身经百战, 功勋卓著。一年前, 林佳楣遵循先念主席的临终嘱咐,把部分骨灰洒在了石窝山、康隆寺、梨园口……。今天,重游故地凭吊怀古,更是寄托深深的哀思。
林佳楣一行从临泽驱车向东前往武威地区,寻访了红军驻防作过战的西四十里堡等地。
第四次
为了缅怀红西路军将士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表现出的崇高献身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005年9月9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怀着对健在的红西路军战士的牵挂之情,同红西路军史研究专家、国防大学教授朱玉以及部分红西路军将士的子女们一行来到临泽进行了他们的“红色之旅健康西部行”系列活动,这是林佳楣第四次来临泽。
82岁高龄的林佳楣不顾年事已高,每到一地,都认真地听取讲解,仔细询问了解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有关史料,并对我县在红西路军烈士陵园建设、红军西征史的研究、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林佳楣在考察时说, 此行就是重温红军走过的道路,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前进,见证这一段历史, 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开辟一条红色之旅, 让后代记住先辈的往事,学习革命前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继续发扬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勇于奋斗、 不怕牺牲的崇高品德。
林佳楣一行先后来到临泽红西路军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前敬献了花圈, 瞻仰了烈士公墓和红西路军纪念馆,聆听了西征史的讲解,还看了梨园口、倪家营等红西路军战场遗址、 陵园旁边兴建竣工的博物馆, 老人家满意地赞许花钱不少啊。
林佳楣虽年事已高,从下午三点一直走到下午六点半,结束了活动,回到了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