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走进临泽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临泽招商

沙河镇合强村曹家湖:秋日“变形记”背后的乡村振兴密码

发表日期: 2025-08-28 14:52 编辑录入:临泽县融媒体中心编辑 来源:临泽县融媒体中心
 : 

秋日的曹家湖,微风轻拂,波光粼粼,湖光潋滟,金黄的芦苇随风摇曳,垂钓者静坐池边,孩童在游乐场追逐嬉戏,游客围坐凉亭品茶赏景——这幅充满烟火气的田园画卷,正是沙河镇以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日均300人次打卡,周末收入破2万——这个曾被村民嫌弃的“臭水塘”,如今成了沙河镇最火的“网红地”。曹家湖渔庄的逆袭,藏着西北乡村从“卖资源”到“卖体验”的转型密码。

项目升级 打造乡村旅游“金名片”

曹家湖渔庄曾是合强村一片闲置水域,2023年起,沙河镇以“生态+休闲”为定位,通过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190万元,实施渔庄提质增效工程。一期新建钓鱼台60个,建设烧烤凉亭11座、露营帐篷8个,儿童娱乐区1处,配套水电路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初步形成循环养殖、休闲垂钓、儿童游乐、露营烧烤、餐饮娱乐等5大功能区结合的农旅融合发展区。二期三期工程于2025年6月底建成并投入运营,配套建设农家乐、民宿、垂钓小屋、休闲栈道、儿童水乐园等设施,集中打造了“吃住行游购娱产学研”一体化服务的旅游集散地,成为临泽县农旅融合的标杆项目。

“以前这里就是片荒地,现在成了城乡居民的‘后花园’。”合强村党总支书记梁新强介绍,2025年渔庄二期工程已完成所有施工建设并投入运营,新增的农家乐、民宿、垂钓小屋等设施,符合乡村文旅特色,盛夏及初秋时节正是乡村旅游的旺季,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0万元。

多元“体验” 撬动农旅业态融合

近年来,沙河镇注重农旅融合发展,着力进行“农业+文化+旅游”模式的深度探索,在农味乡土餐饮、娱乐、休闲上做文章。曹家湖渔庄通过举办钓鱼大赛、美食品鉴、烧烤大会、健身徒步等文化活动加强宣传推介,不断提升知名度,力促渔庄成为人们自驾游、户外游、家庭游、郊野赏景、亲朋聚会,外出休闲的“打卡胜地”。

渔庄内,游客可体验“晨起垂钓、午间烧烤、傍晚露营”的全天候乡村生活:在1500㎡的钓池边静候鱼儿上钩,在船房内品尝现捞的生态鱼、爆炒溜达鸡,在儿童戏水池旁陪伴孩子嬉戏,或是在凉亭中参与非遗手工艺品制作。傍晚,亲朋好友围坐在别具特色又具现代风格的农家小院,享受火锅、烧烤、罐罐茶等美食,让小资生活别有风情。

文化赋能是渔庄的另一大亮点。今年以来,渔庄举办多场文艺展演、美食嘉年华、文化集市等活动,吸引游客超30000人次。湖南游客李先生感慨:“做为乡村旅游地,这里惬意凉爽,既能感受田园诗意,又能体验非遗文化,适合大众人群休闲游玩!”

改革破局 力促村级经济“强筋壮骨”

曹家湖渔庄的崛起,是沙河镇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的缩影。2022年,合强村成立临泽县美嘉农业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村集体公司主导、企业承建、农户参股”模式盘活资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承建等业务,2025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较上年增长37%。其中,渔庄旅游收入占比达7.8%,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新增长极。

曹家湖渔庄的蜕变,离不开项目建设的有力支撑。2025年,沙河镇争取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00万元,实施包括渔庄提质、农田灌溉基础设施、村集体经济发展等7个项目。同时,通过“政采贷”融资模式,为渔庄二期工程解决资金缺口,并引入专业团队运营,提升服务品质。

“改革的关键是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梁新强算了一笔账:渔庄项目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模式,带动23户农户年均增收4000元;项目施工优先聘用本地劳动力,累计发放工资12万元;渔庄运营还衍生出保洁、导游、餐饮服务等岗位,吸纳15名村民就业。

56岁的梁玉燕,是该村十社群众,现在不仅是渔庄的守池人,更当上了导游阿姨以前这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现在我每天在这里做保洁,平均日工资150元,比种地强多了!她指着新建的农家小院高兴地说道。

从闲置水域到旅游“金名片”,从单一农业到多元经济,曹家湖渔庄的蝶变,印证了沙河镇“以农促旅、以旅兴农”路径的可行性。乡村振兴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正以农文旅融合的蓬勃生机,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逐渐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廖梓茵)

编辑:丁文娟

审核:贾得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