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暖镇:协商“金点子”孵出林下“致富鹅”
拥有丰富的黑河林带资源是小鸭村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如何将这片郁郁葱葱的“绿色银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集体增收和村民分红,成为萦绕在大家心头的难题。在一次由镇政协委员工作站组织召开的基层民主协商议事会上,这成为了焦点议题。经过热烈讨论和集思广益,政协委员、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与会各方代表形成了高度共识:大力发展林下生态经济,是撬动集体经济壮大的关键一招!
协商议政凝聚了智慧,更要推动落实。这个来自民主协商的“金点子”一经确定,镇政协委员工作站迅速行动,第一时间下沉小鸭村,牵头组建了阵容多元的项目调研组。调研组不仅汇集了县政协委员的专业视野、党员代表的示范引领、还凝聚了村民代表的切身关切以及种养能手的实践经验。他们一路深入黑河林带腹地,科学勘察林地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空间,另一路则在政协委员的带领下,远赴甘州等地考察学习,深入了解特色菌菇、林下散养鸡、蜜蜂养殖等林下经济模式的市场行情、技术要点和潜在风险。
调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化协商、凝聚共识的过程。参与的政协委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智力支撑作用,多次召集调研组成员和村民进行座谈交流,引导大家畅所欲言、出智出力。他们聚焦核心问题,帮助村集体精细核算经济账,林地空间如何科学规划?初期投入成本几何?选择什么品种效益风险比最优?预计收益周期多长?潜在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难关如何规避?每一个问题都经过反复讨论、科学论证,力求做到“投入清楚、产出明白、风险可控”。这种基于深入调研的协商,为项目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充分的实地勘察、市场分析和民主协商论证,大家一致选定靠近黑河岸边的50亩优质林地作为林下经济的“试验田”。项目方案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向全体村民公示、公开招标。最终,临泽县牧临森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凭借其专业养殖方案和综合实力中标,承担场地建设和首批1350只优质鹅苗的投放任务。由此,一种创新的“以林养鹅、以鹅育林”立体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由此在小鸭村落地生根,鹅群在天然林荫下活动,觅食天然虫草,饮用清澈黑河水,生长快、品质佳,鹅粪回填林地又成为滋养林木的天然肥料,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村集体探索建立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入股”的合作模式,村民通过资金、林地资源入股等形式,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为集体经济开辟了稳定增收的新渠道。
这片昔日沉寂的林地,如今在政协协商的“催化”下,正生机勃勃地变身为村民交口称赞的“绿色银行”。“按照当前长势和市场行情保守估算,今年鹅群出栏时,预计直接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超过2万元的首笔直接收益,这比传统种植玉米的收益翻了一番”,参与项目建设的政协委员李永儒介绍道。
从沉睡的林带资源到活跃的林下经济,从零散无序的尝试到科学规划的生态循环模式,小鸭村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基层民主协商议政成果的有效转化,展现了政协力量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助力产业兴旺的积极作为。黑河岸畔,一幅由政协协商擘画、集体经济增收、村民共享的绿色致富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尹雪峰)
编辑:赵 棠
责编:魏红光
审核:李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