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泉镇:环境整治书写乡村振兴绿色答卷
房前屋后鸟语花香,乡间道路干净整洁,村民感慨“脸上有光”,蓼泉镇的环境卫生整治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绿色篇章。“以前村道两旁农膜乱飘、垃圾乱倒,现在保洁员每天清理,村上‘小菜园’‘小游园’随处可见,住在这里真舒心。”行走在蓼泉镇的街道上,村民倪新增对近年来的变化赞不绝口。从乱堆乱放成习惯到“脸上挂不住”主动收拾院子;从垃圾随风飘到如今“巷陌乡间干净整洁”,这些变化描绘出了壮阔斑斓的唯美画卷。
“村子变漂亮了,家里干净了,最重要的是人们精气神足了。”刚从城里回到家乡的宁小汶,对家乡的变化感触颇深。这种精气神的变化,正是蓼泉镇将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的最佳注解。清晨的蓼泉镇,垃圾车沿着硬化路穿梭于各村社,垃圾箱整齐排列在集中点。公益性岗位人员边清扫边笑着说:“政府配了这么多垃圾箱,处理垃圾方便多了。现在走在路上,特别舒心。”
从“脏乱差”到“净齐优”,一年年生活的变迁,见证着蓼泉镇的“蜕变”。近年来,蓼泉镇通过党建引领、创新机制、全民参与,探索出一条乡村环境长治久美的新路径,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12345”长效机制和每周5户庭院清洁行动,落实落细镇村社干部包片网格责任,坚持和美乡村建设“里子”“面子”同时发力,实现“生态宜居”和“村容整洁”双提升。全面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中的独特作用,把“红黑榜”作为推进美丽庭院创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和帮助村民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载体,通过“红黑榜”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让更多群众自发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当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点”向“面”推开,实现人居环境由“净”向“美”的转变,不断刷新农村人居环境“底板”,擦亮乡村振兴“底色”。(王文娟)
编辑:赵 棠
责编:魏红光
审核:李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