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走进临泽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临泽招商

鸭暖镇:西北碱滩“虾蟹”闹

发表日期: 2025-05-16 15:41 编辑录入:临泽县融媒体中心编辑 来源:临泽县融媒体中心
 : 

五月的鸭暖镇古寨村,晨光穿透薄雾洒在波光粼粼的水塘上。养殖负责人秦鹏正蹲在池边观察虾苗长势。

水面下,一群群通体透亮的南美白对虾正随着增氧机的水流欢快游动,而在相隔不远的另一处水塘,鸿宾螃蟹养殖基地负责人王宏斌正手持抄网,小心翼翼地查看蟹笼,此时正值螃蟹蜕壳期,青灰色的蟹壳零星漂浮在水面,新生的软壳蟹正蛰伏在水草间,等待外壳逐渐坚硬。这是古寨村首次尝试在内陆盐碱水塘中同时养殖热带虾类与河蟹,为河西走廊的“水经济”写下新注脚。

“今年我们玩起了‘双保险’,13座水塘养螃蟹,13座水塘养对虾。”负责人秦鹏蹲在塘埂前,“别小看露天塘,我们有套‘土洋结合’的法子,你看这水,是用泉水和人工海水按照3:7的比例调和而成,就像给虾苗准备了从‘海水故乡’到‘淡水新家’的过渡舱。”他介绍,每座水塘投入 17万元成本,投放三万尾虾苗,通过精密调控,预计虾能长到十五公分左右,单塘产量可达一千斤。而王宏斌的螃蟹塘同样迎来关键期:“蜕壳期是螃蟹生长的分水岭,现在要格外注意水质和溶氧量,顺利蜕壳的螃蟹,个头能比之前大一圈。”

然而,内陆养海虾并非易事。阴晴不定的气温和剧烈的昼夜温差让刚入塘的虾苗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成活率降低。负责人秦鹏便带着技术员白天守在塘边,用显微镜观察虾苗状态,记录水温、盐度的细微变化;夜晚裹着军大衣睡在车里,每隔两小时就要起身查看大棚温控设备,生怕温度骤降影响虾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个多月的反复调试盐度梯度,虾池成活率终于稳定在85%,到5月20日,这些远道而来的“海洋精灵”,即可全部入塘,实现“跨界”生活。

“八月开捕季,这些虾每斤能卖60多元。”秦鹏望着连片的水塘,眼中满是期待,“到时候,古寨村的盐碱水塘,真成了藏金纳银的聚宝盆!”塘边,村党组织书记王佳和鸿宾螃蟹养殖基地的王宏斌也算起了“产业链账”,他们计划以虾蟹养殖为基,拓展生态种养模式,借力电商打开销路,更依托黑河湿地推出“渔旅融合”项目,让游客既能体验虾蟹捕捞乐趣,又能品尝地道的富锶海鲜宴。

暮色渐浓,增氧机搅动的水花在夕阳下碎成金箔,惊起几只白鹭掠过水面。曾因盐碱化被闲置的荒滩,如今蛙鸣虾跃、蟹影婆娑。从“寸草难生”到“虾蟹满塘”,古寨村用智慧与汗水,将“不可能”变成“现实”,为乡村振兴蹚出了一条“以渔治碱、点水成金”的特色发展之路。这片浸润着盐碱的土地,正奏响一曲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富民乐章。(侯玉琦)

编辑:刘  颖

责编:魏红光

审核:徐  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