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合法的梦想都会受到法律保护,但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也要认识到自由是有边界、受限制的。近年来,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正常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如何预防校园欺凌,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让我们一起,勇敢地对校园欺凌说“不”。
案例一
高中生小新、小峰、小浩因怀疑同校的被害人杨某某辱骂他们,遂对杨某某进行拳打脚踢,并造成杨某某轻伤一级。后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小新、小峰、小浩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案例二
王某为某高中学生,因与同学发生口角继而发生厮打,王某便用拳头击打被害人孙某鼻部、眼部,致孙某左侧鼻骨粉碎性骨折,右侧上颌骨额突骨折受伤,经鉴定,孙某损伤属轻伤二级。后被法院判处王某拘役两个月,缓刑四个月。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事件。
校园欺凌的危害
在校园内长期遭受欺凌的学生更容易遇到心理困扰,存在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甚至自杀风险。而实施严重欺凌的学生,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校园欺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尚未触犯刑法但造成伤害后果: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校园暴力致被害人受侵害,侵权人及其监护人应当承担相应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主要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构成刑事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作为学生,要保持镇定,拖延时间,寻找机会向他人求救,尽快逃离现场,事后及时告知老师、家长,理智解决问题,必要时要寻求法律的保护,牢记不做欺凌者,不当受害者,也不做附和者和冷眼旁观者。
作为家长,应多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和交友动态,在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低落、身体受伤、厌学旷课、失眠惊恐等反常行为时,耐心询问、及时安抚。在了解真实情况之后配合老师、学校或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帮助孩子走出被欺凌的阴霾。
作为学校,应集中对学生开展以防范校园欺凌为主题的专题教育;结合未成年人身心发育特点开展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治教育;制定预防校园欺凌的相关制度、措施以及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少年有梦,法不可违”。青少年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遵纪守法、自强不息、逐梦而行,争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小模范”,让梦想与法同行,用法治照亮梦想,努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奋发有为。
让我们以法之名,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说“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让校园成为他们最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