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栋栋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一座座公园开窗可见、一条条道路宽敞顺畅……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临泽这座城市正在悄然“蝶变”。
近年来,临泽县进一步补齐城市建设短板,提升城市品质,以科学严谨的规划布局,在城市建设的多个关键领域精耕细作,城市治理效能不断增强、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与功能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市民营造出便捷、舒适、美好的全新生活图景。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以前小区又挤又乱,现在多美观!停车、散步都比以前方便太多了。”家住滨水东岸小区的苏帼莹看着眼前“逆龄”焕颜的家园,十分开心。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临泽县聚焦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固强补弱”和城中村改造,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自2016年以来,临泽县累计对迎宾、雪晶及颐和等22个老旧小区、212栋5711户进行改造;累计投资17.39亿元建成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8601套,住房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全县拆墙并院“小改大”16个小区、1696户,降低小区管理成本,共建共享公共设施,实现了“1+1>2”的效果……各项改造成果亮点纷呈,全力打通了新型城镇化城市建设治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让居民幸福感“就地升级”。
口袋公园传递民生微幸福
公园是城市的绿肺,也是市民向往的休闲之地。处处是“美景”,出门见“美好”,小巧精致却五脏俱全的公园里,既有绿树成荫的休闲区,又有花香四溢的观赏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自然的馈赠。“出门就是公园,每天可以去散散步、下下棋,别提有多惬意了!”提起流沙河景区公园,居民李兰花难掩幸福之情。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临泽县持续推进城市环境治理,加大城乡公共绿地和休闲公园建设,先后建成颐和绿苑、流沙河景区公园、丹霞五湖等城市公园绿地10处,口袋公园8处,乡镇休闲公园7个,乡村公共休闲绿地71处,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尽享生态福利。全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4025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99%,绿地率41.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83平方米。美丽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人居环境“肉眼可见”的改善让市民直接受益。
管网升级筑牢城市生命线
城市地下管网如同城市的“生命线”,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近日,我县城市地下管网及设施改造工程项目正有序推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项目计划于9月底完工,建成以后,将有效保障市民饮水安全,消除燃气末端安全隐患,大大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水平。”临泽县城市地下管网及设施改造工程负责人苏兴鹏介绍说。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临泽县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城区供热、燃气、供水、排水等老化管网设备更新改造,系统实施城区防洪排涝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此次改造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设内容涵盖道路雨污分流、城区自来水管网智慧化改造、燃气末端配套设施改造等三大板块,旨在全面更新和优化地下管网系统,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减少内涝等问题的发生,同时提升污水收集和处理效率,助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城乡融合打造发展新样板
城市看得见青山绿水,乡村感受得到现代气息。如今的临泽,越来越多的传统村庄正蝶变为美丽乡村,不断拉近城乡距离,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每天清晨,30辆新能源公交车从县城驶向71个行政村。“现在进城看病、买菜方便多了!”蓼泉镇农户王桂芳的感慨,印证着城乡交通一体化的深度破冰。随着19路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网络的形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同步下沉——32个偏远教学点完成优化整合,6所新型“3+2”幼小一体化学校投入使用,居住证“一证通”制度让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市民待遇。
临泽县统筹推进城乡融合纵深发展,优化提升城乡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累计建成花田乡居、丰安家园等“临泽美居”示范点32个1931户,高质量打造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35个,完成户厕改造21490户、农房风貌改造5600户,创建美丽宜居村庄14个,建成高质量“清洁村庄”63个,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整合资源建成互助老人幸福院81个,安装独居老人“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1120户。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健全完善城市更新顶层设计、持续推动老旧小区环境改善到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临泽正以实现更高水平宜居宜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为目标,全力打造高品质城市发展新格局,把为人民群众勾画的美好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李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