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城市管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社会基层治理新模式,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城市管理环境。
一、工作成效
(一)城市管理执法改革方面
1.思想认识到位。根据《临泽县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县城市管理局,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加挂牌子,不再保留临泽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局党组及时召开专题党组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传达学习相关干部任免通知等文件会议精神,于5月28日完成县城市管理局和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挂牌仪式,所有工作人员同步到位开展工作。
2.职能职责到位。根据中共临泽县委办公室 临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等单位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县委办字〔2024〕29号文件)要求,组建临泽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简称县城市管理执法队),为科级建制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名义依法统一行使对违反市容市貌、市政管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乡规划等七个方面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等职责。
(二)城市管理统筹协调方面
1.高位推进,强化统筹协调。研究建立临泽县城市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城管执法队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协调调度、督办检查,促进及时高效解决问题。改革以来,积极协调自然资源、民政等城市管理相关单位持续开展户外广告、市政设施、路名牌3个方面的城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狠抓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联合县公安交警大队采取宣传教育、规范引导、强制拖移等措施,集中开展城区交通秩序整治24次,劝导车辆有序停放3800台(次),取缔设置不规范不合理机动车位2处,查处渣土车辆抛洒遗漏8起,营造了文明有序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2.技术支撑,助力精管细治。聚焦城市管理难点,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快捷、准确、高效的独特优势和职能作用,通过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信息采集员街面巡查、5612319热线电话监督举报等多渠道收集各类城市事件、部件信息,精准识别,推进城市管理问题全领域覆盖、全时段监管和高标准处置。2024年共接收城市精细化管理各类案件1387件,立案数1380件,派遣处置1376件,结案数1361件,结案率达到98.12%。
3.以民为本,提升群众幸福感。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对机动车辆乱停乱放、信号灯倾斜,路灯破损、倾斜,广告牌、宣传牌倾斜破损,花箱、围栏、树木安全隐患,电线杆倾斜,空中电线、电缆交织形成“蜘蛛网”,垃圾斗周边环境卫生及楼顶高空广告牌、路名牌破损等65处问题,按照职能职责交办县自然资源局、工信商务局等相关单位及时办理;积极回应群众诉求需求,采取联合执法,商议解决了噪声扰民、车位规划等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28件。
(三)城市运行风险防控方面
1.开展户外广告安全排查。以“拉网式”排查的方式,开展广告牌使用易燃材料、安全稳固等情况检查,并对广告牌的设立日期、老旧程度、结实程度等情况进行核查登记造册,对存在一般安全隐患的要求责任单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责令责任单位立即进行加固整改。对未经许可违规设置、年久失修且无人管理等存在安全隐患以及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广告设施,依法予以拆除。一年来拆除长期无人管理且破损的大型户外广告牌5个、立式广告牌29个,恢复了建筑物外墙原貌。组织开展大型户外广告牌安全检查5次,发放安全检查通知书24份,有效落实户外广告安全生产责任。
2.深入排查燃气使用安全。按照管辖区域,严格落实监督检查管理责任。重点对浙商广场、金泽广场、东关农贸市场、文化路便民市场、滨河路及丹霞景区78户烧烤餐饮摊点燃气安全进行检查,督促用户建立燃气检查台账、依规操作,落实安全用气各项措施,全年共检查烧烤餐饮摊点78家,排查安全隐患9处,整改9处。
3.开展窨井盖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照改革后职能职责,对城区各路段上水、污水、雨水、电力、路灯、通信、通讯、交通、电视等12195个窨井设施和城区15条街道的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等企业的窨井设施进行隐患排查,将存在的问题归类统计,对存在的井盖破损、下沉、松动、突起等8个问题交办市政办及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目前已全部按期整改完毕。
(四)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方面
1.加强队伍建设,展示城管队伍形象。围绕“加强基层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目标要求,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军训和业务技能“大比武”,切实加强队伍管理和执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执法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
2.坚持执法与监管并重,强化“事中监管”。严格落实“721”工作法,推进包容审慎执法管理,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探索建立沿街门店市容管理“一件事”办理运行机制,推广“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模式,不断优化提升事中监管效能。
3.创新“非接触性执法”方式。实行首次提示、二次警告、三次执法的“三步走”执法流程,执法案件办理以录音录像等影像资料为主要证据,以“第三方”证人证言为补充,以调取的违法行为人基本信息为核心,构建“非接触式”的完整证据链,积极探索在违法行为人拒不配合的情况下,能够对其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执行到位的行政执法模式。
4.开展“城管进社区”工作。推进城管服务延伸至社区,推动城市管理执法和社区工作协同联动,建立社区居委会、执法队员、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四方共同参与的协调议事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及时解决社区内城市管理领域违法违规问题。
(五)城市市容环境整治方面
1.对标“创城”目标,开展城市治理行动。协调市场监管、公安交警等相关单位开展城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从市容市貌整治、治违治乱、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方面强力治脏治堵治违治乱,实现常态化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形象。
2.落实“门前三包”,持续改善城市市容。对城区2100余户经营门店常态化宣传“门前三包”内容,督促经营单位落实卫生、绿化和秩序管护责任。严厉查处乱摆乱放、乱泼乱倒、乱拉乱挂等问题,疏堵结合查纠占道经营行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和文明县城创建水平。止目前,处理各类投诉176起,整治店外经营427户、流动摊点179个、制止乱发小广告3起,开展集中整治12次、法律法规教育学习480人(次),查处擅自设置户外门头匾牌、占道经营、擅自挖掘城市道路案件6起,规范装修门店167家。
3.严格督查考核,营造优美人居环境。按照制定的《考核细则》实行考评考核,细化量化工作标准,做到检查、管理、处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督促三方运营公司严格落实环卫作业标准和不间断保洁制度,加大湿扫车、清洗车作业力度,提高垃圾清运频次和机械清扫率,做到道路见本色、垃圾无积存。严格落实月末周五环境卫生整治制度和节假日环境卫生大检查、大整治,集中对城郊结合部、背街小巷等城区道路脏乱差地带白色垃圾较多公共地段进行全面清理整治,保持城区道路干净整洁。至目前,城区路段环境卫生共查出垃圾清扫不及时、遗留烟头杂物超标准等问题1600余处。
4.整治交通秩序,营造良好交通环境。坚持每日巡查劝导,发放规范停放温馨提示单,对违规停放的非机动车进行规范。与交警大队建立联动机制,采取宣传教育、规范引导、强制拖移等措施,集中开展城区交通秩序整治10次,劝导车辆有序停放4800台(次),取缔设置不规范不合理机动车位1处,更新非机动车停车位352处,施划停车箭头763个。查处渣土车辆抛洒遗漏1起。各执法中队重点对重点街道及广场、公园等地段的废旧汽车进行排查整治,切实将存在的长期占用公共空间且无人使用、影响市容环境的,具有车身灰尘遍布、外观残破等明显弃用特征问题的废旧汽车登记造册,共排查车辆7辆,确定为废旧汽0辆,无新增废旧车辆,营造了文明有序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5.规范行政审批,推进户外广告综合治理。严格落实门店匾牌审批制度,以“前置管理,主动服务”要求,加强源头防控,积极推行门头牌匾亮化工程,确保城区门头牌匾整体协调、设置规范,共审批门头匾牌167家,备案17家,持续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城区橱窗广告、墙体广告及条幅980余处,督促相关单位更新维修16块。持续对县府街、自由路、文化路、健康路等16条街道1500余户商户的门窗字体广告进行常态化清除,恢复门窗的原有面貌。
6.宣传营造氛围,发挥“示范道路”辐射作用。按照《城市市容市貌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标准》,规范县府街、自由路沿街门店店外经营、店外作业、乱摆乱放、户外广告破损、乱停乱放等问题,充分发挥“示范道路”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全覆盖目标。利用手机App、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宣传媒体,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创建“示范道路”重要意义和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全社会参与城市治理的制度机制。
(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烟火气”
根据城区实际情况,针对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以惠民、便民和市容管理“三赢”为切入点,规范设置便民市场6处、红枣经营疏导点1处、夜市啤酒广场3处,在选址上充分考虑交通、环境、居民生活等因素,通过合理的布局,为摊贩和商家提供了稳定、有序的经营场所,打造了一个个充满烟火气息的城市角落。要求摊主们履行好环境卫生保护职责,做到“摊走地净”,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让“烟火气”更有“人情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市管精细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与高标准高要求相比在“精”的方面存在差距;
二是个别部门联动积极性不高,配合不足问题依然存在,联合执法的信息共享平台、后续反馈机制和联动惩戒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下年工作计划
(一)突出工作重点,深化市容管理。按照创城目标任务,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无盲区整治,狠抓精细管理,对突出存在的车辆乱停乱放、陈旧破损广告牌、乱粘乱贴、重点区域卫生脏乱差等问题进行持续彻底整治,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跟踪到底切实整改到位,并进行常态化监管,推动城市细节治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
(二)严格行政审批,规范牌匾设置。按照《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技术标准》具体要求,严格把关,严格执行政务审批、中队长实地查看、市容股复核签字出证后方可制作悬挂,同时各中队对所审批的户外广告进行复查复核,确保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达到安全、规范标准。
(三)加大巡查频次,规范非机动车停放。强化日常巡查整治,利用口头宣传、粘贴温馨提示单等方式,督促车主规范停放非机动车。加强与县交警大队的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城区交通秩序整治活动,对城区主干道、未施划停车泊位的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交叉路口、严管街道、广场学校医院周边、市场及公共场所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行为彻底进行整治,着力解决“堵”的问题,切实保证行人安全通行。
(四)强化保洁力度,提升城市品质。按照“创城”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城区街道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力度。督促三方公司,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全面提升道路保洁水平,确保达到路见本色;对辖区内保洁容易疏忽的角落彻底清除,进一步提升城区环境卫生质量;加大公厕管理要求,严格落实标准,保持公厕整洁干净;加大垃圾清运力度,增加作业频次,严格落实日产日清、车走地净的要求,确保生活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加强环卫设备检修工作,确保安全运行,保障环卫各项工作高效不间断运转。
(五)加强自身建设,铸牢为民服务理念。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升队员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定时组织城管干部职工开展岗位“大练兵”,落实“三项”制度,倡导文明执法,深入践行“721”工作法,综合运用说服教育、规范引导、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手段开展“柔性”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努力打造一支“内外兼修”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