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自然资源局以林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创建为重点,坚持绿色、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理念,狠抓林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照《中共临泽县为临泽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县委发〔2020〕32号)、《临泽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临泽县202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临食安委〔2021〕1号)文件要求,我局围绕工作任务,重点开展了林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林产品病虫害监测和综合防控等工作,现将全年林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宣传,增强林农质量安全意识
一是利用植树节、食品安全周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红枣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手册》、《葡萄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手册》、《红枣食心虫防治技术》、《酸枣直播建园技术要点》等林业科技知识进行重点宣传,现场发放宣传质量26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人次,并现场积极为群众咨询解答。二是根据林果产品生产“禁用农药清单”,到田间地头开展绿色有机食品禁用农药宣传,告诫林农不得使用为经国家等级注册和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肥料、激素。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推广化肥无公害施用技术。把新技术、新理念送到家,不断提高林果种植户林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二)强化培训,开展标准化技术栽培指导
充分发挥林果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和科技示范户引领作用,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要求,积极组织技术干部到各镇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举办经济林整形修剪、标准化管理等生产实用技术的灌输培训,至目前已培训林农4800人次,辐射带动林农10000人次,印发政策宣传材料、特色林果栽培技术要点5000多份,技术手册2000余册。并通过公务网站G6系统、林果业技术交流群、矮化密植枣园栽培管理群、葡萄栽培管理群等结合林果各阶段的关键技术,发布林果技术信息5期。
(三)政策扶持,引导“三品一标”认证
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根据县委1号文件中相关扶持政策,对新取得农产品地理标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并实现规模效应的经营主体,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3万元补助。广泛宣传动员,对符合条件的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积极组织进行“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工作,至目前,甘肃红桥庄园葡萄酒有限公司、甘肃自强生态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西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对临泽小枣、香脆枣片、焦枣、香酥脆枣、葡萄酒等9个加工产品/基地进行有机、绿色食品进行申报。现甘肃红桥庄园葡萄酒有限公司葡萄基地、葡萄酒已分别获得有机认证证书。通过品牌认证,逐步引导我县林产品加工企业认识品牌的重要性,利用“金字招牌”,打造高品质林产品,为以后林产品销售拓宽销售渠道。
(四)抢抓时节,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做好红枣食心虫化学防治工作。为科学准确的开展好枣树食心虫化学防治工作,在全县7个镇及红枣示范点设置监测点20个,悬挂桃小食心虫三角形诱捕器105套,并固定专人,定期开展观测,根据诱捕到的成虫数量,准确预报化防日期指导化学防治工作。按照监测时间节点统一防控。通过村社组建化防专业队或者农户自防的方式,对全县枣树进行了全面化学防治,共发放农药16000瓶,悬挂桃小食心虫性诱捕器2420套,诱心4840个,成立各类化防队509个,出动宣传、防治机动车辆700辆(次)、机动喷雾器1041台、人力喷雾器10624台,开展培训686场(次),培训枣农23747(次),发放宣传资料27199份,发送手机短信60万条。经调查,今年枣树食心虫化学防治组织措施满意率达99%,防治覆盖率达到98.5%,虫蛀果率控制在4%以内,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枣树食心虫防控工作目标任务。
二、存在问题
我县林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我单位没有专业的技术检测设备,对我县林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储运以及信息的获得和传递,技术服务手段落后,影响了林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发展进度。二是加工企业对林产品品牌意识、抗风险意识不强,生产经营理念陈旧,创新能力不足,农产品生产多、加工少,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三是林果基地生产管理措施不统一,生产管理受果农种植户习惯和技术水平的影响,随意性太强,对市场需求理解上的误区较多,诸如“果穗越大越好、产量越高越好”的意识还占“上风”,导致科学管理的层次低,果品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良莠不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使林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效扎实推进,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三品一标”宣传及监管力度
围绕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对全县林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广泛宣传“三品一标”政策法规的相关知识,提高林农和林产品生产企业对“三品一标”的认识度,对已认证的23个绿色食品、14个有机认证食品从生产基地、企业入手,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要实施载体,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严格按照“三品一标”的各项制度和要求,依法对“三品一标”产前、产中、产后过程的全面监督,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果农标准化管理水平
一是围绕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继续聘请专家、教授培训讲课,对果农进行果树栽培、修剪,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果园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的系统培训,大力推广无公害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引导果农科学用药、合理用药,测土平衡施肥等先进使用技术,提高全县红枣果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帮扶示范点制度,着力培育建设一批集新品种引进试验、新技术示范推广、栽培技术组装配套以及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核心示范基地,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促使特色林果产业逐步走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生产的路子。
(三)科学引导,做好林产品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是加大林产品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培训力度。广泛利用广播、短信微信、公告栏等宣传方式,重点宣传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防控工作信息,全方位、多时段宣传普及防治技术知识,第一时间把防治信息和防治技术传递到经营主体和广大果农手里,同时对相关病虫害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等进行讲解培训,进一步提高果农科学管理技术。二是指导果农对照“禁用农药清单”,采购绿色、低毒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减少农药对树体污染次数,保证林产品果实的绿色生产要求,确保林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林产品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