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镇今冬明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高质量“清洁村庄”和美丽宜居村庄创建成果, 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有效整治冬春季农作物秸秆及废旧地膜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力促人居环境整治上台阶、上水平,着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舒适”的村庄环境,结合全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重点任务
聚焦“四线”和村社居民点秸秆、柴草成捆靠墙码放、生活垃圾清理不彻底,村社垃圾斗清运不及时,田间地头废旧地膜乱堆乱放,户厕建而不用,简易厕所不拆,庭院卫生脏乱差等人居环境“面子”干净、“里子”脏乱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四清”“五治”,做到“六提升”。
(一)聚焦重点抓“四清”,全面清理各类垃圾
一是清理生产生活垃圾。以“四区四线”为重点,广泛发动群众对沿路沿线、村社居民点、河道沟渠、田间地头及房前屋后的垃圾堆、柴草堆、粪土堆、杂物堆进行彻底清理,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制度,确保垃圾斗定期清运、周边无散落垃圾。组织人员清理公共区域杂物、散落垃圾、柴草。二是清理人畜粪污。加强各村公厕日常管护,落实排班值日制度,坚持每日清扫一次,确保公厕周边无垃圾、粪便、污水、杂物。动员农户做好户厕保洁,保持厕所卫生整洁、正常使用。全面清理养殖小区内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尸体、畜禽粪污、废旧农膜等废弃物,净化环境。三是清理田间地头。结合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对各村社内耕地、林带、田间道和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农业设施及农田内的生活垃圾、塑料袋、废旧地膜、棚膜、尾菜秸秆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实现可视范围内无垃圾。四是清理河道沟渠。以蓄水池、沟渠为重点,结合冬灌发动群众及时清除河道内及河岸沿线生活垃圾,全面治理河道沟渠污染,引导农户养成不乱排污水、不乱倒乱垃圾的良好习惯。
(二)持续攻坚抓“五治”,坚决摒弃陈规陋习
清理整治沿路沿线及视线范围内的残垣断壁、废弃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清理整治农户庭院内外的露天简易旱厕;清理整治违规占用公共地段私搭乱建的临时建筑物和简易设施;清理整治村庄内长期闲置的危旧房屋、破烂围墙圈舍;清理整治随意占用居民点街道堆放晾晒的农作物或秸秆,实现村庄整洁美观。
(三)着力做到“六提升”,有效改善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农户庭院卫生面貌。以“美丽庭院示范户”为目标、庭院卫生较差农户为重点,加大对房前屋后、前后院、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彻底清理院内的积存垃圾,规整院内物品摆放。动员农户定期清扫庭院内外,及时清理各类垃圾杂物,做到院内干净整齐、无乱堆乱放;坚决杜绝秸秆进院上房、靠墙码放等影响消防安全的问题,彻底清理户厕卫生,后院保持人畜分离。二是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满意度。以沿路沿线村社为重点,持续对道路两侧长期无人管护的废旧拱棚、破烂圈舍进行清理拆除,对道路两边树枝、杂草、木料、废旧农机具等各类杂物进行彻底清理,做到无乱堆乱放、无卫生死角,交通无遮挡、视野开阔。做好集镇两侧公共地段的垃圾、杂物和卫生死角清理,确保无乱摆乱放、乱搭乱建等情况。三是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能力。各村要抓好秋收后平田整地冬灌前的有利时机,督促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大户和广大农户积极做好废旧地膜的清理、捡拾、广泛宣传以旧换新政策,做到应收尽收,严格落实废旧地膜回收保证金制度,确保田间废旧地膜捡净率达到95%以上。以农田沟渠为重点,加大农药瓶(袋)、化肥种子包装袋等有毒有害农业废弃物的集中清理力度。要督促各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对尾菜进行清理,确保尾菜处理率达80%以上。四是提升秸秆“四化”利用和禁烧工作质效。针对秋收后农户随意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环境的问题,各村要高度重视,把秸秆“四化”利用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引导群众开展秸秆“四化”利用,对秋收后收割清理出农作物秸秆,采取黄贮、机械还田、打包集中码放等措施,实现资源化利用,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坚决禁止秸秆乱扔乱倒、乱堆乱放、入院上房、靠墙码放。同时,各村要成立巡查队伍,在冬灌前和春耕备耕等关键时期期间,以国道、高铁、高速沿线为重点,不间断开展巡查,发现点火冒烟行为,及时劝导制止,源头预防火灾事故发生。五是提升“美丽庭院”创建水平。以革除生活陋习、优化生活环境为主线,加大“美丽庭院”创评力度,以庭院小美促家园大美,以家园大美促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动员广大农户每天抽出半小时打扫庭院内外卫生,实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杂物堆放整齐,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各村扎实开展“美丽庭院”创评活动,全面完成评选任务,并对历年评选的“美丽庭院”开展“回头看”,落实“美丽庭院”评选动态管理机制,保证评选工作质量。六是提升群众健康文明素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充分发挥妇联、团委贴近群众优势,发挥“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作用,创新宣传载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强化广大群众卫生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真正实现村庄净化靓化。
二、时间步骤和奖惩措施
今冬明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从2024年10月15日
开始,到2025年3月31日结束,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时间步骤
1.秋收后至冬灌前(10月15日-11月10日)。各村要按照方案要求抢抓冬灌前的有利时机,积极动员群众进行秸秆打包、黄贮,地膜捡拾清理、对沿国道南北两侧耕地进行翻犁、深松。对照高质量清洁村庄和美丽宜居村庄验收细则,清理整治“三堆”杂物、生产生活垃圾和靠墙码放的玉米秸秆,拆除简易厕所,迅速掀起整治工作热潮。
2.冬灌后至春节前(11月11日-1月27日)。以拆危拆旧治乱、整治农户中后院、清理垃圾死角、垃圾斗、沟渠为重点,加大危旧房屋和残垣断壁、废弃日光温室拆除力度,重点整治乱搭乱建、乱挤乱占、乱堆乱倒行为,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检查评比,有效改善村容村貌。
3.春节后至春耕前(1月28日-3月31日)。以捡拾清理地膜、禁烧巡查为重点,严格落实网格责任和禁烧责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集中整治与长期监管相结合,持续巩固整治成效。
(二)奖惩措施
人居环境整治奖惩:对年终人居环境整治排名靠前的村,镇上将在次年经济工作会上给予2000元的奖励。对年终人居环境整治排名靠后的村,扣除该村村干部绩效工资2000元。
废旧地膜捡拾和大气污染防治奖惩:各村要严格落实地膜捡拾100元/亩保证金制度,对于地膜捡拾不彻底,影响全村整治效果或被县镇通报,限期内不清理捡拾的农户,按照面积扣除地膜保证金,扣除费用由村社雇佣人力进行清理捡拾。对于秸秆、地膜焚烧问题,县镇巡查组通报1处火点和大面积焚烧痕迹扣除当日巡查村干部和巡查社干部绩效工资50元/处、30元/处,对于地膜捡拾回收任务完成好,秸秆、地膜焚烧“零火点”的社,分别奖励社干部500元、包社村干部300元。
县镇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奖惩:各村严格按照县镇督查交办整改时限要求完成交办问题整改,限时完成整改工作的不再奖惩;未按时限要求完成整改销号的,问题地段的包抓村干部、社干部分别扣除绩效工资200和100元;同一问题连续2次未按时限要求完成整改销号的,问题地段的包抓村干部、社干部各加扣绩效工资各300和150元,并由包村领导对包抓村干部和社干部进行工作提醒约谈;情节严重的镇督查组将提请镇纪委进行问责处理。
三、保障措施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狠抓工作落实。各村要把今冬明春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作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和高质量“清洁村庄”创建工作的具体行动和重要抓手,抢抓关键节点,广泛发动群众,聚焦整治重点,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克服松劲厌战情绪,严格落实整治措施,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强化工作措施,健全长效机制。各村要严格落实“12345”卫生整治制度,组织群众积极参与,迅速在全镇范围内掀起整治热潮;要发挥红黑榜、曝光台、卫生标识贴作用,对一些不配合、不整治、拖延整治的行为进行曝光,倒逼群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镇村网格员要力量下沉,督促网格内群众开展卫生整治、加大禁烧工作的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早督促整改。
三是加大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各村要充分利用广播、微信群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村村搞整治,户户比清洁”的良好氛围。镇村团委、妇联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常态化开展检查评比,切实做好“美丽庭院”创评,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整治庭院卫生、参与公共环境治理,树立文明健康意识。
四是严格督查考核,确保工作实效。镇党委、政府将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攻坚专项行动的督查指导,采取专项督察、明察暗访等方式,定期调度进展情况,推动整治落到实处。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年综合目标责任书考核,严格考核奖惩。各村要将各社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社长绩效考核,定期不定期对各农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随机检查并及时通报曝光,教育整改,以较真碰硬的工作作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