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临泽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倪家营镇高庄村老旧日光温室改造提升
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调整优化设施农业布局、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开展老旧日光温室改造提升行动,不断推进设施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持续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有效使用乡村振兴项目衔接资金,发挥好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现结合实际,就倪家营镇高庄村老旧日光温室改造提升项目,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倪家营镇高庄村老旧日光温室改造提升项目
主管单位:临泽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倪家营镇人民政府
项目性质:改造项目
建设期限:2024年4月—2024年12月
建设地点:倪家营镇高庄村
建设规模及内容:改造提升高庄村老旧日光温室50座。其中:60×12m老旧日光温室21座,70×12m老旧日光温室29座。
资金来源:预计总投资138万元,其中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0万元,自筹资金28万元。
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以特色林果采摘、乡村度假、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旅相融新业态,培育以乡村旅游为龙头,特色农业、文化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多业共生、多轮驱动”的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等方式,吸纳周围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高庄村位于倪家营镇政府东南方向8公里,东邻马郡村,西连汪家墩村,南依祁连山麓,北邻马郡滩水库。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92户620人,202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92.7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0元。近年来,高庄村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在稳定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通过建立荒漠化日光温室57座,种植葡萄、蔬菜等特色果蔬,并进行洋葱、花卉等的育苗,同时立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精品玉米制种,流转连片土地850亩,落实制种面积3800亩,创建高标准农田1610亩,稳定了支柱产业,全村呈现出经济持续增长、农民稳步增收的良好局面。
(二)发展现状
倪家营镇高庄村老旧日光温室建造于2009年和2011年,当时建造的日光温室受物质、技术等条件限制,采用土筑墙体、钢竹结构的前屋面、秸秆加草泥的后屋面建造,经过十多年的生产,温室部分墙体破损,前、后屋面破损严重、材料老化等严重问题,而且前屋面每年都需要更新改造和维护,并且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更新改造维护的费用在逐年增加,同时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致使温室生产性能下降,废弃、空置温室逐渐增多。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温室主要在冬春季节以蔬菜育苗为主,夏秋季节种植蔬菜、玉米等农作物。为充分发挥日光温室性能,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增加农民收益,开展老旧日光温室改造提升行动,不断推进设施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持续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该项目可有效提高大棚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同时,结合全镇设施农业发展优势,将改造后的老旧温室全部投入设施瓜菜生产,助推全镇设施农业集群发展,为全县农业稳产保供提供有力支撑,故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三、项目建设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规划布局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奋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的部署要求,在现有设施农业的发展基础上,以提升设施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抓手,加快推进绿色蔬菜、特色果品等优势产业强势发展,打造一批特色突出、高质高效、示范引领全镇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园区,使“老树发新芽”,促进农业产业迭代升级。树立大食物观,顺应农产品市场特色化、绿色化、多样化需求,着力加强基础设施、技术支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生产基础夯实、内生动力强劲、产业链条完善、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体系。
(二)目标任务
该项目计划于8月底完成老旧日光温室改造提升,9月底全面建设完成交付使用。
本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善高庄村设施农业产业发展前景,不断推进设施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持续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吸纳周围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植养殖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1.钢骨架制作,投资50万元;
2.后屋面保温材料购置安装,投资21万元;
3.后墙及山墙加固,投资20万元;
4.安装卷帘机,投资19万元;
5.配套蓄水池、滴管设施、电力设施、输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投资15万元;
6.棚膜、保温棉帘购置安装,投资13万元。
五、项目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一)建设期限:2024年4月—2024年12月
(二)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24年4月—5月)。完成预算设计、招投标等前期手续。
第二阶段:建设实施阶段(2024年6月—8月)。2024年9月前完成老旧日光温室改造提升。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24年9月—12月)。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对建设情况进行自查,确保各阶段建设内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按程序要求对倪家营镇高庄村老旧日光温室改造提升项目完成工作进行评估、验收、总结。
六、项目建设投资概算、资金来源与使用
(一)项目建设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该预计总投资138万元,其中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0万元,剩余资金由村级进行自筹。
(二)资金使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0万元,用于老旧日光温室改造提升。
七、项目节能评价
要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节能工作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项重要措施,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项长远战略方针和紧迫任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是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要求,开展好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工作。节能分析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依据国家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进行。节能分析应包括项目应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能耗指标;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绿色施工管理: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要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环境保护技术: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很大。实施绿色施工,就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降低对土壤影响、减少对大气影响、保护水文环境、控制噪声影响、阻挡充污染、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周边设施同时加强环保监测。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从图纸会审开始就要认真研究材料资源的利用和节材措施。制定施工方案、安排工程进度时均应考虑材料的节约与费用的降低。临时设施、周转材料、循环使用材料和机具的选用应充分利用易于回收材料,便于再次利用,减少现场作业与废料;减少建筑垃圾,充分利用废弃物;要推广使用绿色建材。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用水效率。采用施工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设施;加强节水管理,施工用水要按定额计量。
节能技术:优先选用节能环保的施工机具,合理安排施工工艺,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耗。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用能效率,力求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节地技术:做好施工总平面布置,合理确定临时设施,降低临时用地指标;采用有效措施,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八、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社会稳定风险,广义上是指一种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是一类基础性、深层次、结构性的潜在的危害因素,对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会构成严重的威胁。一旦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社会风险就会转变成公共危机。广义的社会风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涵盖了生态环境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各种风险因素。在狭义上,社会风险是指由于所得分配不均、发生天灾、政府施政对抗、结社群斗、失业人口增加造成社会不安、纠纷、社会各阶级对立、社会发生内争等社会因素引起的风险,仅指社会领域的风险。
该项目的建设有可能引发一些矛盾纠纷,所以必须对其潜在风险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先期化解,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基础之上,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于上述情况,临泽县倪家营镇人民政府作为该项目建设单位,及时组建了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入户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同时向有关法律单位和个人咨询,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对该项目的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认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一)社会稳定风险内容及其评价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社会稳定风险衍生于相关利益群体对该项目建设的抗拒,这种抗拒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暴力对抗。因此,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进行界定,应认真分析项目实施后群众可能引发的异议、遭遇到的损失或不适,这些异议、损失或不适即为引起社会不稳定的风险。在识别该项目红线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有可能面临的社会稳定风险的基础上,对上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分别进行定性评价。为便于评价表述准确,本报告把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划分成5个等级,可能性由小至大依次表述为: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并根据专家经验以及对周边相关利益群体的民意调研结果,界定各类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二)项目合法性、合理性遭质疑的风险
风险内容:该项目的决策是否与现行政策、法律、法规相抵触,是否有充分的政策、法律依据;该项目是否坚持严格的审查审批和报批程序;是否经过严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充分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征收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工作措施是否完善。
风险评价:项目合理性风险很小,而其合法性不易受到质疑,风险很小。
(三)项目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
风险内容:该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对周边群众的生活产生影响。
风险评价:项目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很小,该项目的实施,在施工期会对周边的大气、噪声等环境产生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是有限的、短期的,只要加强管理, 采取文明施工、减噪等必要的措施,控制好相关污染源,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在运营期做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九、预期效益
(一)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以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更加直接、紧密、有效地结合和运行,结合全镇设施蔬菜发展优势,将改造后的老旧温室全部投入“育苗+瓜菜种植植”,引进西瓜、羊角蜜等高效益经济作物一年两茬生产,按照目前市场销售价格,单棚效益达到3万元以上。通过区域化布局、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体,一体化经营,助力全镇农业走上“以农养农”的现代农业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二)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以直接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增加劳务收入,对直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产业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三)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结合我镇玉米制种和畜牧养殖两大优势产业,积极探索发展“种、养、加”循环农业,将原有种养殖废弃物转化为优质有机肥、燃料或其他可供利用的原料,进一步减少种养垃圾焚烧及废弃带来的环境污染,围绕粪便还田或粪便资源化利用获得清洁能源、有机肥料和生物基料,形成“以畜带种、以种促养、草畜互动、共同发展”的循环农业格局。
(四)带贫效益
项目建成可带动周边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服务周边居民。
十、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重点项目包抓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搞好保障服务工作,督促资金、技术、人员和相关措施落实到位,分解项目责任,做到人员到位、技术到位,全面落实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项目领导小组应对项目的进展全程跟踪监督,确保项目能按预期目标顺利实施。
二是严格落实责任。镇村两级负责项目用地的审批和规划设计工作,成立了以群众为主的项目建设小组、质量监督小组、资金监管小组等,同时强化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确保项目依法依规建设,按操作程序和设计标准安全、高质量施工。
三是做好协调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由镇村及时协调解决,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对项目的阶段运行情况、资金使用管理、项目进度等应定期公开透明公布,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