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走进临泽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临泽招商
政务公开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各镇政府信息公开 > 蓼泉镇 > 主动公开文件

关于2019年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年报的分析报告

索引号
620723010/2020-00007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临泽县蓼泉镇人民政府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0-01-19
是否有效

 


 

农业农村局

2019年,蓼泉镇农村经管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生态各项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提高农经年报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实用性,及时为上级提供科学决策参考依据,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排工作人员做好农经年报统计工作,并对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查、核实、汇总,圆满完成了2019年农经年报统计工作。现将统计年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蓼泉镇辖9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4601户,16820人,57641亩耕地,现有劳动力4750人,201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2842.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32元。一年中经营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有3个(唐湾村、湾子村、下庄村),5-10万元的村有1个(寨子村),10万元以上的村有5个(墩子村、蓼泉村、新添村、上庄村、双泉村其中主要以玉米制种劳务费为主,约占全部收入的75%-80%,其他各项收入占20%-25%。9个行政村都是靠财政补助维持正常的工作开支。

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情况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土地流转工作情况

2019年,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为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实现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2019年底,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36381.58亩,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数4589户,占总农业户数的95.8%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土地向主导产业和规模基地集中,形成农业产业规模经营。截止2019年底,全镇承包耕地流转面积21747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57%。农户流转入450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1.83%,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流转入17247亩,占流转总面积的78.17%。流转的277亩土地,签订流转合同277.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情况

2019年,依托设施蔬菜、高原夏菜种植及肉牛、羊、生猪养殖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鼓励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村社干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立足全镇特色优势产业,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打造了一批示范效应好、发展能力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的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19年,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88个,比上年增加1个,增幅2%,专业合作社成员481人,带动非成员农户数481户,增幅81.7%。专业合作社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其中种植业47畜牧27服务业8林业5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占总数的53.34%、30.68%,农民牵头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88个,村社干部牵头创办14个,占15.91% ,“产加销”一体化的合作社有65个,占总数的73.86%以上,以生产服务为主的合作社有16个,占总数的18.39%。全镇农业基层服务组织有8个总数的9.09%。

3)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情况

2019年镇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机制,拓展发展渠道,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强村集体经济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三资”管理规定先后制定了《蓼泉镇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请款报账制度》《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土地流转合同鉴证制度》等10项管理制度;规范了《村级资金核算报帐流程》《农村集体资产代理服务流程》《农村集体资源代理服务流程》《农村集体资源处置流程》等6项工作流程。利用网络,推进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化,对重大财务开支及时公开公示,全年共公示28次,接受民主监督小组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推动集体资源资产优化配置,2011年“三资”清产核资工作的基础上完成2018年清产核资工作及平台信息维护管理2019年,全镇有9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763.57万元,其中经营收入72.79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25.08万元、补助收入596.77万元、其他收入68.94万元负债总额907.24万元,其中应付款907.24万元对属于村社集体的库存物资、固定资产、林地、草地、荒地等进行摸底调查,其中入账固定资产2896.08万元林木资产3.24万元,村集体经营的面积16801.52亩,通过存量清查、价值评估、产权界定、建立台账等科学有效的方法,做到摸清家底、掌握实情2019年共支出647.08万元。其中管理费用支出45.40万元,占支出总额的7.02%,其他支出601.68万元,占总支出额的92.98%。全年收益总额116.49万元,年初未分配收益总额571.08万元,年末未分配收益总额687.57万元。9个村全部实行财务委托代理,健全民主理财小组,严格按照财务公开制度进行管理。全镇配有审计人员4人,其中持有审计证的1人。

4)农民负担情况

2019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会议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各项制度,切实加强惠农强农资金监管,深入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坚决杜绝农村乱集资、乱罚款、乱收费现象,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民主权利。2019年,全镇3个村实施了“一事一议”项目,筹资11.65万元,筹劳0.13万个未超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定限额认真落实减负工作责任,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2019年全镇发放农资综合补贴资金506.11万元。通过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农民得到了很大实惠。

  1.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9年,我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流转协议不规范。国家法律规定,流转期限超过一年的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实践中,散户一般是私下里流转土地,有的仅仅是口头约定,未订立书面协议,或者合同条款不具体,不完整,为日后纠纷的产生埋下隐患;二是土地规模经营程度低。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还存在一定难度,流转规模较小,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各类科技型人才。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者大多是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一般由所在村组负责人或当地的种养殖大户担任,靠长久积累的经验做事,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集体经济整体实力、集体积累来源单一,积累债务难以化解,部分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制度落实还留有死角;财政奖补项目群众动员引导工作还不够到位,自筹款项收缴难度较大,没有从根本上激发起群众参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没有让群众真正地参与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来,使之成为参与者、建设者                       

2.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整改:

1.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登记确权颁证工作。土地确权是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基础,只有通过确权登记颁证,明确承包地的权利归属,承包农户才能放心流转,规模经营主体才能有稳定的经营预期;整合要素资源,加快土地流转充分利用各部门的农业项目资金,将一事一议、水利灌溉、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土地流转结合起来,将土地先整合,以整合促流转,充分发挥支农资金对土地流转的支持作用健全管理机构,完善服务体系。完善镇、村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和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日常监管工作,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秩序,为群众提供有关信息发布、流转交易、合同鉴证、登记备案等系列服务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围绕如何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预防和减少纠纷,及时化解矛盾开展工作,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把农地流转涉及的矛盾化解在基层。

2.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立足蔬菜产业种植优势,积极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优质蔬菜制种瓜果、食用菌、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并与“三变”工作相衔接,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壮大规模。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发展,在专业合作社原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营销与“互联网+”新型营销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运营,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平台,延展产品销售市场,有效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作用进一步强化规范管理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要注重发展数量,更要注重规范化建设,着力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为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民主的市场主体,建立健全规范运作、财务会计、年度考核、监督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规范上级扶持项目专项资金管理。

3.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群众加大动员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在本村内有威望的党员干部现身说法,引领示范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树立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业的积极性认真开展以“三上三下”为载体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一确认”工作法,在项目规划设计时,广泛征求广大党员群众对本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建议。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整体合力,从源头上治理好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保护农民权益

4.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进一步明确经管站记账和审计人员分工,规范财务管理程序,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动员财务管理人员参加会计知识的培训和会计、审计从业资格认证,提升工作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加大对村报账员的培训力度,坚持每月一次的财经法规培训制度,切实提高报账员的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财务日常管理各项制度,加大对经管站工作人员财务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督促各村每季度月末及时公开村务、财务等方面的情况,对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实行点题公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随时公开,最大程度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开展案件查处和监督检查工作,加大查处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坐支、挪用、贪污、买标、串标、处置不当、分配不公平等方面的案件,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蓼泉镇人民政府

                                           2020年1月13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