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重点任务,统筹财政资源,优化支出结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集中财力保障“三保”和重点领域支出。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硬化预算约束,强化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防范化解风险,在保障高质量发展中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在深化财源建设、强化重点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创新,紧盯任务目标、真抓实干,财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12月份,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月入库1037万元,全年累计完成30052万元,占年计划29930万元的100.41%,与上年同比增收1947万元,增长6.93%。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当月入库425万元,累计完成6624万元,占年计划11000万元的60.22%,与上年同比减少2308万元,降低25.8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当月完成1万元,累计完成17万元,占年度计划420万元的4.05%,与上年同比减少534万元,降低96.91%。
分项目完成情况:税收收入当月完成592万元,累计完成16117万元,占年计划15600万元的103.31%,与上年同比增收1412万元,增长9.60%;非税收入当月完成445万元,累计完成13935万元,占年计划14330万元的97.24%,与上年同比增收535万元,增长3.99%。
财政支出完成304730万元,与上年同比减支1798万元,降低0.5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48936万元,与上年同比增支36290万元,增长17.07%;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6053万元,与上年同比减支31378万元,降低54.6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20万元,与上年同比减支18万元,降低47.37%。
(一)精细收支管理,财政实力跃上新台阶。紧紧围绕全年既定目标,强化收入分析研判,靠实征管责任,挖掘收入资源和潜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同时,强化支出管理和资金调度,统筹库款加快各类资金支付进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4.9亿元,收支规模均创历年新高。认真研究中央和省市产业扶持政策及资金投向重点,编制《临泽县2024年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争引操作参考指南》,梳理15类63项资金争取信息,资金争取实现新突破。全年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4.93亿元,同比增加1.42亿元,增长10.5%,有力支持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秉持统筹协调,保障发展彰显新担当。拨付衔接资金1.42亿元,支持76个涉农项目建设;投入增发国债资金4.02亿元,支持水利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等8个项目;整合涉农资金1亿元,落实县委1号文件扶持政策,支持农业农村持续发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年民生资金支出20.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5%。完成教育支出3.47亿元、科技支出0.42亿元,两项指标均完成省上考核目标。统筹解决社会保障、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文化旅游、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等资金需求,有效推动各项事业持续发展。
(三)聚力惠企利民,经济转型焕发新生机。延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阶段性免征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全年落实减税降费8100万元,留抵退税340万元,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150万元,降低市场主体保费负担。通过督导融资担保机构开展直保、信保、创贷担保等业务,全年共为45家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1.15亿元,减免担保费用114.6万元,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四)贯彻稳进策略,风险防范收获新成效。始终将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摆在首要位置,严防“三保”保障风险。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提级论证和部门联审机制,杜绝未落实资金来源的项目上马建设,从源头切断新增政府债务的发生。组织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检查和11家行政事业单位、2家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检查,共查处6个方面12个问题,政府采购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检查行政事业单位19个,收回违规资金33.1万元;行政处罚事项5起,共处罚金3.65万元。常态化排查各种金融风险,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确保金融市场安全稳定运行。
(五)深入推进变革,财政管理实现新突破。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全力做好绩效评价、会计核算、工资等模块接入和功能完善工作,有序提升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严格落实绩效评价“三全”原则,完善全链条绩效管理机制,扩大重点评价范围,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全年共选取7个部门、3个镇政府、10个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8.41亿元。全年完成评审项目201个,评审资金22.15亿元,审减资金1.07亿元,综合审减率达4.82%。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提升行动,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完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健全监管机制,严守风险底线,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财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在确保重大部署落地生根上收获新成效、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在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上提升新境界。
(一)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厚植财力财源根基。一方面,主动与发改及各行业主管部门衔接,做实做细项目谋划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夯实项目申报基础,有针对性地协调部门尽早谋划项目。紧盯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两新”“两重”等政策机遇,高站位谋划,高效率抓好衔接争取,精心准备申报材料,积极主动与省市主管部门汇报我县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及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民生保障等方面需求,确保全县资金争引工作取得新突破。同时进一步落实落细减税降费、税费优惠政策、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生机与活力,夯实税收基础,做大收入“蛋糕”,力促财政收入规模实现量质提升。另一方面,与税务等部门协同发力,聚焦重点税源企业、重点税种行业、重点项目,及时准确研判分析收入形势,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在完成全年收入任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认真分析非税收入执收情况,明确征收计划,严格对照政策要求抓好闲置资产盘活工作,抓大不放小,及时足额征缴入库。
(二)聚焦关键领域重点,提升财政资金效益。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从严从实科学编制2025年部门预算,足额安排“三保”支出预算,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遵循保重点、压一般、促统筹、提绩效的要求,严把各个关口,勤俭办一切事业,力争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坚持以民为本,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促进居民稳定增收,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扶持兴办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支持扩大粮食储备规模,稳步提升粮食储备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力推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项目实施,为全县重点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三)严守财政安全红线,抵御重点领域风险。一是大力宣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坚持把财会监督主责扛在肩上、放在心里,按照年初确定的监督任务,优化方式方法,加强与审计等部门的协调,切实提高财会监督质效,规范财经秩序;二是压实部门单位责任,坚决防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抢抓国家一揽子化债政策,统筹一切资金资产资源消化存量债务。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坚决做到无预算不支出,严控新增暂付款。同时,加强政府投资类项目和国有企业实施项目的审核把关,严格审核单位确定实施项目的资金来源等核心要件,严格落实单位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增加隐性债务承诺制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强化单位内部风险防控和全过程财会监督,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四)紧握改革攻坚利刃,激发财政治理效能。一是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坚持把绩效评价结果与次年预算安排相挂钩,真正发挥绩效管理作用,将绩效要求贯穿到资金使用分配、财税改革、财会监督、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重点评价提质扩面,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二是坚持“放得活”与“管得住”并举,创新国资国企监管方式,完善监督协同机制,把监管重点聚焦到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加速国资国企监管由外部监管向内部管理延伸,督促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坚决杜绝账外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