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8278万元,占年计划29930万元的61.07%,同比增收2430万元,增长15.3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266万元,占年计划15600万元的46.58%,同比增收137万元,增长1.92%;非税收入完成11012万元,占年计划14330万元的76.85%,同比增收2293万元,增长26.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1969万元,同比增支14733万元,增长19.08%。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5月份,全县税收收入完成726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9.75%,同比下降5.23个百分点(上年同期为44.98%),环比上升8.5个百分点(上月占比为31.25%),主要原因是:2023年农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核销入库1950万元、五华实业股东分红入库500万元、中种国际对外付汇950万元等一次性税源入库共计约8000万元,加上留抵退税回流降幅较大,抬高了入库基数。今年一次性税源缺失,建筑业税源萎缩,重点项目税收贡献率持续降低,影响了税收收入总量和增幅。
2.“三保”任务落实情况。2024年,按照保障范围和标准测算的“三保”支出需求为79159万元,其中:保工资支出安排51866万元、保运转支出安排2503万元、保基本民生支出安排24790万元。至5月底,全县“三保”支出37028万元,执行进度46.78%(5月份序时进度为41.67%),其中:保工资支出24469万元、保运转支出1003万元、保基本民生支出11556万元,符合财政部考核规范序时进度要求(保工资偏离度绝对值不超5%、保基本民生偏离度绝对值不超10%)。
3.预算绩效及财会监督工作情况。一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的原则,将全县119个预算单位纳入绩效目标管理,实现所有财政资金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全覆盖。建立项目支出“单位自评+财政抽查复核”和“部门评价+财政重点评价”的全方位绩效评价机制。全面梳理2023年项目和部门整体绩效自评结果,对41个项目、2371万元的资金进行了抽查复核,及时下发《绩效自评结果反馈意见书》,督促单位认真抓好问题整改。二是财会监督工作。加大对全县各部门单位财会监督力度,综合运用发抄告函、会议通报、书面核查、现场检查等方式,抓好日常监管和专项监督工作质量。2024年以来向整改责任落实不力的单位发抄告函1份,发布工作通报1期,会议通报1期。聚焦政府采购“四类”突出问题,联合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专项整治,查处问题4个。
4.全县金融工作开展情况(考核反向指标——重大非法集资案件)。一是银行信贷投放指标完成情况。至5月底,各银行机构贷款余额99.92亿元,增长10.03%。全县7家银行机构中贷款增速达到15%的2家(工商银行32.43%、农业银行28.83%),低于9%的2家(农商行7.4%、甘肃银行-8.36%)。二是保险保费收入指标完成情况。至5月底,全县20家保险公司完成保费收入3.19亿元,其中:财险类公司保费收入0.61亿元,寿险类公司保费收2.58亿元。至目前,我县未发生重大非法集资案件。
(二)财政重点工作和年度调度指标完成情况
1.上级资金争取到位情况。1-5月,全县共争取到位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8.96亿元,其中,项目资金10.2亿元(含特别国债资金3.84亿元),同比增加1.52亿元,增长17.48%。按争取到位资金总量排名前三位的单位是财政局、发改局、农业农村局,资金总量分别为2.79亿元、2.3亿元、2.19亿元。
2.科技支出占比完成情况。依据“强科技”要求及市科技下达我县科技投入目标4200万元, 止5月底,财政拨付科技支出416万元,同比增支220万元,增长11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1969万元的0.45%。
3.教育支出情况。按照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全面足额安排教育支出资金,止5月底,县财政共拨付教育资金14634万元,同比增支2816万元,增长23.83%,有效保障教师工资如期发放,全面落实学生营养餐及从业人员补助、寄宿生补助、教师培训和课后服务费、特教及社区教育等经费,全面支持教育人才引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4.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以财政服务大提升推进营商环境大优化。推进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标,不断完善互联网+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功能。至目前,共审核政府采购申请306笔,网上商城采购172笔,交易金额185万元。持续开展“一站式”服务,全面落实惠企助企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至目前,中小微企业采购金额3105万元,占实际采购金额3203万元的97%。加强“政采贷”政策宣传,鼓励银行机构再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至目前,发放贷款2笔,贷款金额967万元。
5.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和结算评审工作开展情况。编印《项目评审指南》,指导单位按评审规程加快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紧盯项目评审时间节点,压缩评审时限,持续推进项目预算评审提速、提质。1-5月共完成预结算评审项目86个,送审金额85167万元,审定金额79631万元,节约资金5536万元,审减率6.5%。
6.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支出情况。1-5月,共收到中央和省市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8.96亿元,已支付6.35亿元,支付率33.5%。
7.衔接资金支出情况。2024年,全县共争取上级财政衔接补助资金13197万元(中央资金3721万元、省级资金8950万元、市级资金526万元【到位263万元】),县本级安排1038万元,共计14235万元。县财政紧盯责任落实,从立项审批、招标采购、建设进度、监理验收和资金管理等环节进行审查,实行全程监管,确保资金发挥效益。1-5月,已支付资金4727.15万元,占到位资金13972万元的33.83%,占第一批项目资金11120万元的42.5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持续增收难度大。受税源不足的限制,增收潜力有限,财政收入对非税收入的依赖性较大,加之近三年收入的高速增长,致使收入基数过高,保持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大。二是支出保障压力大。从近几年的收支情况看,我县财政自给率不到15%,依赖型财政明显,可用财力少,财政刚性支出总量逐年增加,保障压力凸显。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坚持迎难而上,着力提升财政收入质量。财税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不定期组织召开财政收入联席会议,分析研判收入形势、梳理全县各类资金到位情况,建立项目税款跟踪台账,将所有项目靠实到每个干部,形成“全局齐心抓收入、人人头上有指标”的收入征管机制,紧盯重点行业、重点税源,深挖税收增长潜力,做到该免则免,应收尽收。从项目资金来源、预结算评审、招投标、项目进展、资金支付、发票开具等方面全流程跟踪,确保应纳尽纳、防止“跑冒滴漏”,做到“颗粒归仓”。落实普惠金融、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政策,服务企业内培外引及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培育发展符合我县优势资源且税收贡献大的产业类项目,努力厚植税收增收基础,提升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
(二)抢抓政策机遇,全力做好资金争取工作。紧盯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支持方向, 抢抓中央财政尚未落实到地方的部分转移支付政策机遇,按照县上制定的《关于认真做好2024年中央资金争取工作的通知》,跟紧由省级相关部门主导分配的资金,用足用活各类资源,积极加强和省级对口部门汇报衔接,精心选择符合国家和省上支持范围的重大项目,筛选一批体现地方特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做精、做细项目可研和文本,抢前抓早,超前谋划,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会同发改部门组织单位选准选优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审批、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等前期准备工作,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加强与省市财政沟通汇报,采取“联合申报、双向协调”等办法,争取不错失一次机会、不放弃一个项目、不落下一笔资金。
(三)深化管理改革,提升财政运行质量和效能。一是持续强化绩效管理。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原则,将绩效要求贯穿到资金使用分配、财税改革、财会监督、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重点评价提质扩面。畅通社会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渠道,着力提升绩效管理效能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水平。二是持续加强财会监督。积极构建“五位一体”财会监督体系,健全财会监督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和县属国有企业财政监督检查,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紧盯问题不放松,常抓整改不懈怠。聚焦惠民惠农资金、“三保”、政府债务、预决算公开、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督,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持续深化投资评审。扩大评审范围,坚持审核重点前移,重点审核项目立项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真实、科学、规范,项目工程造价是否合理,真正实现“为投资项目把关、为财政节约资金”的目的。四是持续完善国资监管。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杜绝账外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制度,让更多的供应商提前了解采购信息,逐步实现从预算编制到履约验收的全流程电子化监管,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提升采购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