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走进临泽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临泽招商
政务公开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财政信息 > 财政收支信息

十一月份全县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索引号
620723051/2023-00064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临泽县财政局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临泽县财政局
生成日期
2023-12-20
是否有效

十一月份,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月入库780万元,累计入库28015万元,占调整预算27380万元的102.3%,同比增收5349万元,增长23.6%。

分部门完成情况:税务系统当月完成2506万元,累计完成15734万元,占年计划13139万元的119.8%,同比增收3328万元,增长26.8%;财政系统累计完成12281万元,占调整预算14241万元的86.2%,同比增收2021万元,增长19.7%。

分项目完成情况:税收收入月完成2375万元,累计完成13753万元,占年计划11339万元的121.3%,同比增收3593万元,增长35.4%;非税收入累计完成14262万元,占调整预算16041万元的88.9%,同比增收1756万元,增长14%。

财政支出累计完成277630万元,同比增支44871万元,增长19.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3864万元,同比增支16749万元,增长10%;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59827万元,同比增支9239万元,增长18.3%;债务还本支出33925万元。

从十一月份的财政收支完成情况看,收入方面:通过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议,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凝聚征管合力严密监控重点税源利用综合治税平台,及时推送税收疑点信息,加强税收稽查力度。紧盯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土地租赁收入等领域,安排专人进行逐项梳理,逐笔盯紧看牢,做到抓大不放小,确保非税收入足额入库。支出方面:保障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资金需求的同时,严防“三保”支出不出问题,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对各预算单位提交的支出计划和申请严格审核,确保各项支出按用途、按进度实现支出。同时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需求,严控三公经费,严把支出关口,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下一步,财税部门将认真分析面临的困难和蕴藏的机遇,强化与省、市财政部门沟通对接,紧盯年初确的目标任务,强收入保民生促发展,硬化年度预算执行。适时把握绩效管理等资金指标评价变化情况及最新要求,加强预算管理,将绩效管理贯穿预算执行全过程,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力促财政工作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一是千方百计抓增收,有保有压保重点。紧抓收入主线,持续强化财税部门协同机制,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项目跟踪分析,确保税收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促进税收占比稳步提高。同时,积极落实国家相关减税降费等政策,让企业享受更多政策红利,助力市场主体稳健发展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三公经费”,切实发挥好财政管控作用;精打细算抓好预算执行管理,全力保障“三保”支出,集中办好省、市、县重点民生实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强化对乡村振兴的内在支撑;强化项目监督检查,督促预算单位加快支出进度,有效提升支出质量。

二是全力以赴抓落实有力有效争资金。紧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摸清底数找准差距,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沟通衔接,及时跟进掌握项目申报情况,精准对接省市初审反馈的特别国债项目,督促相关单位抓紧办理前期手续,确保申报项目通过中央审核后,一经批准就能立即落地实施,资金下达后即可形成资金支付和实物工作量。同时,充分利用2024年预算编制的时间节点,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结合我县实际,编印《2024年中央和省市项目资金争引参考指南》,在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方面积极策划,提前谋划2024年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储备谋划一批好项目,做到早介入、起步、实效。

三是奋楫争先抓管控,多措并举防风险。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举借、谁偿还”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完成年度化解任务。对不能按时完成化解任务的部门单位,县财政将统筹该部门单位年度预算安排的部分公用经费用于化解债务及偿还暂付款。通过统筹县属国有企业部分经营收益、处置资产等方式用于化解债务和风险防范。严格落实督办考核机制,实行“一项目一领导,一项目一对策”工作机制,加大各方面资金资源统筹力度,及时化解债务并上缴专项债券本息,同时,建立警示通报机制,逐月审核清理债务化解进展情况,对化解情况及时预警通报,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和债券偿付风险。

四是持之以恒抓管理,规范运行质效。持续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类国有资产盘活利用,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全面落实政府采购惠企政策,推广使用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环境。推动财会监督和各类监督融合贯通,围绕重点领域强化监督检查,维护良好财经秩序。强化单位预算绩效主体责任,推动绩效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质量,好绩效评价及其结果应用,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果,不断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坚决削减低效无效资金,严格落实评价结果与次年预算安排相挂钩的制度,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