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芳、杜晓金、刘向鹏、赵娟娟代表及岩桂林等附议代表:
现将你们在县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对临泽县域内不同程度盐碱地进行综合改良提升地力的建议”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山,南北高、中间低,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两山夹一川”地形使临泽自然形成了连片盐碱地。临泽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和国家玉米种子重要生产基地,实施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工作,提升耕地质量,引进作物新品种,推广农业新技术,建立以地适种、以种适地的耕作制度,对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围绕盐碱耕地改良治理,重点组织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开展盐碱地资源调查,摸清土壤"家底"
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临泽县自2023年开始,专题组织开展盐碱地土壤调查,旨在全面、准确、科学地了解临泽县盐碱地的面积、分布,查明盐碱地的成因和演化规律,评估盐碱地的潜力和可利用性,为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和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此次调查包括临泽县范围内的所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全部盐碱地,涵盖了板桥、蓼泉、倪家营、平川、沙河、新华、鸭暖等7个镇、71个行政村。调查共采集土壤样本1123个,其中,盐碱地样点462个,其他样点616个,剖面样点45个。主要检测化验土壤pH、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电导率和水溶性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碳酸根、碳酸氢根、硫酸根、氯根等指标。经检测化验和综合分析,确定临泽县现有盐碱地总面积为50.05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2.23%,其中,盐碱耕地面积为23.65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6.72%。在盐碱耕地面积中,轻度盐碱耕地18.85万亩,占盐碱耕地面积的79.7%;中度盐碱耕地2.58万亩,占盐碱耕地面积的10.9%;重度盐碱耕地1.80万亩,占盐碱耕地面积的7.62%;盐土/碱土面积为0.42万亩,占盐碱耕地面积的1.78%。就新华镇而言,全镇现有盐碱耕地3.13万亩,其中,轻度1.32万亩,占盐碱耕地面积的42.2%;中度0.84万亩,占盐碱耕地面积的26.8%;重度0.95万亩,占盐碱耕地面积的30.4%;盐土/碱土面积为0.02万亩,占盐碱耕地面积的0.6%。通过专项调查,进一步摸清了我县盐碱地资源的基本情况,为科学指导我县盐碱地改良利用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项目支撑,积极推动盐碱耕地改良
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财政厅《关于申报2025年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的通知》精神,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抢抓政策机遇,组织盐碱耕地面积大且盐碱危害重的相关镇村及时申报,精心论证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市遴选评审,临泽县获准实施2025年省级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项目争取省级专项资金1000万元,实施盐碱耕地综合治理面积1.05万亩,其中:轻度6277亩【鸭暖镇古寨村2202亩、曹庄村3048亩、板桥镇古城村1027亩】、中度3186亩【新华镇宣威村2050亩、富强村1136亩】、重度1050亩【鸭暖镇华强村】,就新华镇而言,列项实施中度盐碱耕地治理面积3186亩,占项目实施面积的30%,计划投入专项治理资金385.6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8.6%,亩均投入资金1210元。
三、坚持分类施策,总结提炼高效治理模式
在治理措施上,结合项目实施,轻度盐碱耕地主要运用腐熟农家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秸秆还田+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冬灌洗盐+秸秆还田+生物有机肥、冬灌洗盐+秸秆还田+土壤调理剂、冬灌洗盐+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的综合技术模式;中度主要运用冬灌洗盐+秸秆还田+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冬灌洗盐+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的技术模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采取暗管排盐+腐熟农家肥+生物有机肥、暗管排盐+秸秆还田+土壤调理剂、冬灌洗盐+暗管排盐+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的技术模式;重度主要运用冬灌洗盐+暗管排盐+生物有机肥、冬灌洗盐+暗管排盐+秸秆还田+微生物菌剂、冬灌洗盐+暗管排盐+土壤调理剂、暗管排盐+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的技术模式。通过不同的技术模式和配套使用不同数量的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进一步改善土壤理化现状,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对比总结适宜临泽推广应用的最佳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果,从而达到作物增产增效、促农增收的目的。
四、注重科技创新,提升治理效果
坚持“以地适种、以种适地”,以盐碱化耕地多元快速培肥控盐为主线,加强与省农科院、中科院、甘肃农大、河西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与沟通,拓宽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引进渠道,不断为盐碱耕地治理注入新的科技元素。今年以来,围绕盐碱耕地治理,建成试验示范区179亩【轻度60亩、中度74亩、重度45亩】,其中,引进小麦品种16个,玉米品种22个,葵花品种12个,胡麻品种14个,大豆品种4个,蓖麻新品种4个,西蓝花、娃娃菜、甘蓝、松花菜、菜花等高原夏菜新品种68个,辣椒新品种79个,菊芋、碱蓬、野榆钱菠菜等耐盐植物品种3个,组织开展耐盐作物新品种筛选试验11项,建成试验面积133亩,筛选适宜临泽盐碱耕地推广种植的作物品种。结合全县凹凸棒石资源开发,组织开展各类试验研究9项,建成试验面积16亩,示范展示我县肥料企业生产的凹凸棒石基生物有机肥、盐地宝、沙地宝、凹凸棒石基土壤调理剂等盐碱改良产品,筛选最佳组合模式。结合不同类型盐碱耕地特色,通过传统种植方式和盐碱改良新产品、新方法的优化设计,组织开展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技术模式试验14项,建成试验面积30亩,总结提炼不同有机物料组合施用对土壤养分提升和治理效应的最佳模式。目前,各类试验供试作物长势良好,田间管理正常,观察记载有序,试验已取得初步成果。
盐碱耕地治理是一项世界难题,面临治理成本高、治理效果易出现反复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强化项目支撑,推动多元投入,探索“治理-开发-收益”循环模式,以利用促治理,有序推进盐碱耕地综合治理,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临泽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