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走进临泽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临泽招商
政务公开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基层政务公开 > 救灾领域

临泽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泽县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620723035/2021-00163
发文字号
临森指办发〔2021〕12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临泽县应急管理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临泽县应急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21-11-24
是否有效

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发展和改革国网临泽供电公司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治理工作,有效防止各类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决定开展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现将《临泽县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临泽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2021年11月30


临泽县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有效防范林区输配电设施引发火灾重大风险,根据张掖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张掖市林业和草原局张掖市应急管理张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网张掖市供电公司《关于印发张掖市林牧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张森指办发电[2021]6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开展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生态安全、林草资源安全和输配电设施安全。二、工作目标2021年11月一2022年11月在全范围开展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落实工作责任和防范措施,全面排查各类火灾隐患并整改到位。同时,认真总结排查治理工作经验,建立输配电设施防火责任台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三、基本原则(一)坚持责任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以下简称“森防指”)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供电公司和森林经营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原则,切实把专项治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科学谋划、齐抓共管。

(二)坚持法治思维。强化法治思维学习,以《森林法》《草原法》《电力法》《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规定为依据,依法依规开展专项治理,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三)坚持统筹推进。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在专项治理中,坚决杜绝借治理之名违法损毁林草资源,既要及时消除火险隐患、确保生态安全和林草资源安全又要切实保障林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用电需要。四、工作步骤 (一)部署发动阶段(2021年11月30日前)。结合实际,各镇、自然资源局及国网临泽供电公司、林草经营单位(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等)制订细化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步骤,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排查整改阶段(2021年11月30日至2022年10月31日)。镇、有关单位要综合研判形势任务,组织力量进行拉网式隐患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制定治理办法,限时完成隐患整改,做到权属清、责任明、措施实、可核查。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2年11月1日一2022年11月25日)。镇、相关单位要认真梳理,深入分析,全面总结,确保专项治理取得实效。要及时总结并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建立林区输配电设施防火责任台账,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五、工作举措

(一)压实部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全面排查、加快治理、强化防范、健全机制”的要求,森防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应急、自然资源、发改等部门按职责分工,强化协作配合县自然资源局(林草局)结合全县实际,制定细化专项治理实施方案,联合部署实施,建立隐患台账、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时限,承担综合汇总和信息报送及总结等工作;林草有关经营单位(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等)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开展排查治理工作国网临泽供电公司负责具体输配电线路隐患排查工作,明晰输配电线路权属单位,会同各镇、林场完成台账的填报工作。坚持将专项治理同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工作和电网(电力)公司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相结合,紧密围绕重点林区、各类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城镇周边等敏感区域开展“地毯式”排查,同时,督促电力用户做好各自产权的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建立隐患台账,台账要明确火灾隐患的种类、性质、地点、责任单位、责任人,建立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时限。

(二)全面排查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一查责任制落实和输配电设施权属重点排查主体责任未落实问题;有关业务部门专业管理责任未明确、未落实问题;线路运维责任未明确、未落实问题等。二查制度标准执行。重点排查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和森林草原火灾防范要求及执行情况;制度标准不适应防火要求或与国家要求有差异的条款情况;未落实工艺质量规范、反措要求、设备运维规定的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的问题。三查线路通道隐患。重点排查线路下方与导线安全距离不足、线路两侧与导线水平风偏距离不足、线路附近存在向线路侧倾倒风险的树障隐患;通道地面和杆塔基础附近枯萎干燥草本植物、灌木枯枝、落叶等可燃、易燃物隐患。四查设备本体缺陷。重点排查可能形成火源点的输电线路关键连接部位结构损伤和发热缺陷,接地装置缺陷,对地距离低、档距弧垂大等问题;输配电线路断股等设备缺陷,柱上设备及导线接头发热缺陷,倒杆断线隐患目前特别注意有一定风险的输配电线路。五查现场施工管理。重点排查森林草原防火期内线路作业未许可和车辆、设备防火措施未落实问题;作业前未开展火灾危险点分析未落实防范措施的问题作业人员不遵守防火安全要求的问题;动火作业管控不合规的问题;老旧线路改造未制定施工方案和临时过渡方案等问题。用户设备隐患。对照排查出的隐患台账,厘清林区输配电设施产权和责任归属,按照产权归属和运维责任,依法依规研究制定治理办法。

(三)加强隐患治理,健全长效机制。一是加强缺陷隐患治理。及时清理线路通道内树线矛盾隐患及可燃、易燃物隐患。加快消除线路接头、线夹发热、导线断股等缺陷,重点区域要限时整改,频繁接地跳闸线路要优先整改消除。设备状况差、风险隐患多的老旧线路要加快落实整治措施。二是加强重点林区治理。优先治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等重要保护林地和森林草原火灾频发区域的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完善各级调度和运维单位森林草原线路故障处置预案,及时主动、快速处置线路接地、短路故障。三是加强线路运维保障。制定落实森林草原输配电线路专项运维保障方案。制定持续高温干旱、干燥大风等高火险天气应急预案,积极采取森林草原输配电线路退出重合闸或主动拉停等避险措施。新建输配电设施和线路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提前消除火灾隐患,避免前治后乱。四是加强隐患源头防控。供电公司要加强规划设计阶段对沿线气象、植被、地质地形、居民分布和火灾风险隐患等信息的调查,结合实际进行差异化设计,并加强工程建设阶段线路通道清理,严格验收投运把关。供电公司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隐患识别及排查治理能力,提高线路责任人及巡护人员防范、处置和避险能力。支持供电公司对输配电线路通道依法依规采取相应防火措施。积极协调调动社会力量特别是护林员、草管员参与巡护,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安全培训五是加强联防联控联治。建立火情互报、信息共享的联合处置机制。加大树线矛盾等隐患治理力度,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将专项治理作为防火宣传重点,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短视频等媒介和手段,政企联动开展防火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教育引导电力线路沿线村庄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专项治理。六是加强新技术应用。供电公司加强林区各类输配电设施、线路的日常巡护,将高科技、智能化且技术成熟的监测预警设备运用到火灾防控中,积极利用无人机巡视、可视化装置等新技术手段,提高技防水平。

六、工作要求

 )提高思想认识, 认真组织实施。各镇、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做好专项治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扎实开展好专项治理,有效遏制输配电设施引发森林草原火灾多发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的原则,层层抓好落实。省市县森防办将组织相关人员,对各镇、相关单位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抽查检查

(二)强化措施落实,确保人员安全。深入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切实保障隐患排查治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排查过程中要明确细化安全防范措施,如发生紧急突发事件或事故,要做好应急处置。

(三)抓好整改落实,严格督导问责。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抓好跟踪督导,限期整改到位。同时要强化监督问责,坚决杜绝专项治理走形式、走过场。对专项治理不认真的,一经发现,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予以约谈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四)加强信息报送,总结工作成效。县自然资源局(林草局)具体负责汇总全县专项行动工作进展情况,依照方案要求及时报送工作成效及问题建议,同时抄送森防指办公室各镇、有关单位于2021 年11月30日前将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及部署情况报送森防指办公室县自然资源局;2021年11月起,每季度末报送当季度工作动态和《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工作台账》附件1;2022年11月20日前,报送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