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走进临泽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临泽招商
政务公开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纲要 > 历史规划

临泽县科学技术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

索引号
620723059/2022-00023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临泽县科学技术局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2-07-27
是否有效

    “十三五”时期,是临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期。根据临泽县“十三五”规划纲要,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县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把科技进步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强化科技项目支撑。为“十三五”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县共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32 项,争取国家、省、市科技资金 987万元,科技项目带动投入资金达 5501.5 万元。2013年以来,县财政每年拨付科研经费43万元,专项科技奖励补助经费30多万元,为县级示范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取得科技成果29项,申报国家专利368项,已授权国家专利219项。其中8项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奖;33项成果获市级技术发明奖,29项成果获县级科技进步奖,46项成果获县级技术发明奖, 1项成果获企业示范奖。引进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5大类224个,推广面积30.8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加快农村可燃废弃物回收利用及炕暖气专利技术推广应用,建立示范点21个,推广农户385户,培养炕暖气安装技术人员16名,普及培训农户4600人次。雪莲公司探索发展的“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综合利用(发电)—沼渣沼液还田”循环经济模式,即“雪莲模式”,被市农业局确定为示范推广企业模式。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确定市级民营科技企业8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其中奥瑞金公司跻身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临泽农业科技园区被确定为省级科技园区,园区新增规模企业4家。以临泽为核心的张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成企业研发中心4家,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1.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95件,技术市场合同成交总额达到1.8亿元。

——科技合作全面推进已与中科院兰州分院、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甘肃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山东农科院、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等30多家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新产品开发、信息服务等方面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通过合作交流引进人才58名,指导推广新技术、新成果34项,实施院地院企科技合作项目9项,落实科技合作经费36万元,为我县培养各类科技骨干85人。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企业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十二五”期间,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3800人,占人口总数的2.7%,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7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具有研发能力的科技人才125人。推荐选拔市县级学术带头人61名,47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被确定为市县级拔尖人才。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到16人/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到3%。全县17%的农村劳动力持有了“绿色证书”, 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了2门的致富实用技术。以农民技术员、土专家、田秀才、农民经纪人为补充的乡土科技服务实用人才,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已建立各类技术培训推广服务机构93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个,监测、检疫与防控站所9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51个。选派科技特派员400多人赴镇村开展科技服务,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点48个,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从业人员达3200多人,培育科技示范户1100多户,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项目23项。以科技特派员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建立和不断完善,有效地促进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 “十三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期间,全县科技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从国际环境看,科技发展呈现新态势,交叉学科的突破和新兴技术的涌现,正推动科技创新的加快发展,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从国内环境看,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科技改革和创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强调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力发展创客空间、“互联网+”等创新载体和新型业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从省、市来看,张掖面临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张掖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的新机遇,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全新阶段。我县要抢抓张掖建设国家绿色有机农业基地、发展生态经济等提供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将迎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绝好机会,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动力,打造丝绸之路科技资源集聚高地,以及在培育发展环保、医药、新能源等新产业方面,可望成为区域科学技术中心的新潜力。

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县科技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创新主体意识不强。全县部分小微企业管理决策层对科技创业创新工作重视不够,企业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二是产学研对接不够。部分小微企业没有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关系,没有依托上述单位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成果转化缺乏成熟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建立长期、有效、稳定的合作关系。三是科技投入总体水平不高。受财力限制,财政投入科技资金总体规模偏小,总量不足。科技支出占GDP和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偏低,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领域还存在一些制度障碍,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还不够完善。

综合分析,我县“十三五”科技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今后,我们必须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专利优先、品牌经营”策略。全面深化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城乡一体,生态为先,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循环发展为根本,深化科技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方位推动落实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实现建设活力临泽,美丽临泽,富裕临泽的目标。

二、“十三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创新竞争合作新优势,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促进科技经济有机结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成长,形成竞争新优势。聚集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让科技创新成为引导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着力培育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民生科技水平,建设活力临泽,力争成为省市创新跨越式发展排头兵。

(二)基本原则。“十三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建设幸福美好新临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技工作要围绕问题导向、产业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益导向,突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的战略主线,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立足“五区基本定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方位提升科技进步水平,更加突出对重点行业和区域科技发展的系统设计。统筹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和行业协调发展中的科技问题。围绕“创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主题,集成资源,集中力量,筛选产业带动性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项目重点攻关,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聚焦“六个率先战略”,支撑经济,改善民生。协调推进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创新赢得竞争优势,攻坚克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强化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民生,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小康。

——坚持“五个发展取向”,需求牵引,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科学务实发展,围绕《临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目标,在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上体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突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发挥政府协调引导作用,通过项目引导和政策激励,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科技创新带动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整体跃升。

——实施“六大突破行动”,加强合作,开放发展。立足优势,扬长避短,注重开放合作,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为基础,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立足现有创新高地和转化基地作为开放合作的平台,建立产学研利益共同体,聚集、优化和整合创新资源,贯彻开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以走向中亚战略拉动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为契机,立足我县农业经济技术优势,发展外向型服务和创汇农业。

——培育创新动力,发展新业态,推动革新。顺应时代潮流,顺应互联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引领驱动,充分发挥互联网广阔前景、潜力无限以及公平、开放、共享、高效率和低成本优势,把互联网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创业创新要素,融合各业发展,推动全社会创新发展。

(三)发展目标。2020年,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各类创新主体能力显著增强,协同创新机制更加完善,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创新效益大幅提高,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进入西部地区前列,初步建成创新型临泽。科技进步贡献率55%,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县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应有稳定的研发活动,设立研发机构的达到20%以上;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到5%;年专利申请量达到20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年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家,力争研发中心达到6个,建成省级众创空间3家。

三、“十三五”发展的重点任务

按照全县循环经济、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依托资源、聚集优势、核心示范、辐射引领、整县推进的总体思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建规格,加强创新孵化、培育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创新示范效应和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建设,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为目标,加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通过引进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设备改造提升现有加工企业,积极研究开发新产品,研发新产品9个;引进新技术10项。新产品产值比重达到全市平均水平;鼓励企业争创名优品牌,支持培育甘肃名牌产品5个以上,著名商标达到8个以上。

(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年申请专利200件以上,5年内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件,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重点在高产高效种植养殖技术、动植物优良品种引进繁育、绿色环保农产品加工、旱作节水农业、沙产业、种业、生态农业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技术引进和科研开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开展农产品安全隐患源头控制技术和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

(三)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创新人才队伍聚集工程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工程和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百人”行动,鼓励支持创新能力建设,在创业创新孵化园,特色产业基地,众创空间,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实施企业研发中心培育计划。引导企业逐步建设研发中心,购置先进装备,组建研发团队,提升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水平。力争研发中心达到6个,支持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围绕需求引导增加科技中介服务项目内容,年扶持中小微企业5户。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重点创新群体创新创业,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吸纳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科技园区创建水平

(四)科学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围绕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通过引进开发河西新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进开发民用太阳能实用技术,鼓励推广绿色建材。总结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和乡村实用技术,支撑绿色品牌发展。

(五)强化技术支撑,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在项目上优先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以发展新能源、新型建筑材料、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完善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重点争取“大功率电动机节能技术研究应用”“凹凸棒生物有机肥技术应用”、“高效节能技术在生醪发酵中的应用”“ 临泽小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推广”“现代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推广”“荒漠区设施葡萄反季节生产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加工饲料化利用示范推广等涉及现代“大农业”发展方面的一批重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得到省以上部门支持。力争科技馆、专利展示交易平台、创业创新孵化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泽县科技服务基础条件建设项目,在云数据服务平台方面有突破,物联网电子信息技术在荒漠区设施农业产业示范推广有突破,以改善科技服务手段,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六)坚持科技惠民,突出信息技术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民生科技、科普事业、人口健康等社会各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包括大数据与云计算、宽带通信与物联网、科技服务业和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基础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使“互联网+”创新试点惠及民生。

(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优化产权保护环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助推经济发展的核心功能,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打造更好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法治、市场和文化环境。全社会广大创新者以创造成果造福人民,实现自身价值,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实现专利申请量年增幅达到20%以上,技术交易成交合同额年增幅达到15%以上。

(八)加强科技合作,注重协同创新。落实有关产学研合作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逐年提高产学研合作资金投入,营造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氛围。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企业与院校产学研合作,积极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定期深入企业,对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调研了解,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或研发机构,联合攻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以项目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不断增强产学研合作的实效性。强化全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职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合作交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申报等服务。力争建成具有一定水平的产业创新联盟1个。

(九)开展应用技术示范,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信息拓展、现代物流服务手段,落实互联网+”重点行动计划,依托云数据服务平台,改善和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构建公开、高效、透明、和谐发展社会的新常态。支持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开展“互联网+”创新试点,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支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产销衔接;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支持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生产经营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着力在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取得新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规划实施的领导与协调,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建立定期专题研究科技工作制度,完善科技部门与其他部门在政策制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协调与联动机制。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好科技优势力量,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提高实施效率,切实增强整合科技资源、组织重大科技活动的能力。要把规划目标、重点任务纳入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推动规划的组织实施,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规划宣传,增强社会各方实施规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选拔科技领军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探索联合建设绿洲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的产学研科技创新团队与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实施创新人才队伍聚集工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做好中青年学术、技术、管理带头人培养工作。加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开展科技管理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普遍培训。发挥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智力优势,建设科技决策智库。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工程和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百人”行动,鼓励科技人员面向农村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

)制定落实政策法规。围绕创新型甘肃建设规划政策,研究制订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健全技术市场、培育民营科技企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鼓励创新配套政策,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构建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格局。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园、公益性研究、特色产业应用基础研究等科技服务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并明显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建立科技经费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体系,提高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科技投入风险基金,加快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新创业投资领域,培育发展一个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优先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科技经费比重达到15%以上。完善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5%以上。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升、知识产权维护能力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四大工程。推动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知识产权工程师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的奖励机制和专利预警机制,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积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使技术标准运用成为提升产业科技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拓宽专利权质押融资渠道,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中小微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担保奖励、风险补偿、专利权评估机构培育及评估费补助、专利成果转化资助等。通过内引外联,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在关系产业发展的重大工程技术领域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专利成果提升集成创新和装备成套能力。

)统筹科学技术普及。贯彻落实《甘肃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突出信息网络服务普及应用重点,加大科普投入,大力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继续办好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工作。研究制定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大力培育全社会创新意识,宣传先进典型,倡导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创新思维,活跃学术气氛。建设良好的科研诚信环境,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形成科技创新的社会合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