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走进临泽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临泽招商
政务公开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纲要 > 历史规划

临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呈报临泽县人力资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报告

索引号
620723029/2022-00056
发文字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临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2-07-25
是否有效












临人社发〔2010184



临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呈报临泽县人力资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现将《临泽县人力资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呈上,请审阅。




年十一月九日




临泽县人力资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围绕“四个坚持”的发展理念,举生态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加快科学发展的键时期。为进一步做好“十二五”时期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结合中央、省、市相关政策,制定本规划。

一、人力资源现状

2009年底,我县总人口1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万人,占16.2%;农业人口12.4万人,占83.8%。拥有16——60周岁城乡劳动力9504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4.2%,其中:城镇劳动力20916人,占22%;农村劳动力74132人,占78%;经济活动人口88609人,占93.2%,非经济活动人口6439人,占6.8%。按学历划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6248人,占6.6%,高中文化程度8750人,占9.2%;初中文化程度33580人,占35.3%;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46470人,占48.9%.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41000人,第二产业15947人,第三产业31331人,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46.4%18.1%35.5%。现有各类人才860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其中:党政人才1343人,专业技术人才4483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79人,技术工人2497人。按年龄划分,35岁及以下3432人,35-453689人,45岁以上1481人;按学历划分,研究生学历7人,占0.1%,本科学历1738人,占20.2%,大专学历2792人,占32.5%,中专及以下学历4065人,占47.2%。大专以上学历4537人,占52.7%,每万人口中拥有人才数581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强化培训为基础,以“五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步伐,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人才结构日趋改善,人力资源开发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但与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

1、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16——60周岁的城乡劳动力中,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6248人,仅占6.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88800人,占93.4%,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46470人,占48.9%。农村劳动力中低文化程度的比重更高,成为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2、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我县各类人才总量为8602人,仅占全县总人口的5.8%,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581人,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其中54.3%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在教育、卫生等行业,61.5%的人才分布在城区,人才的结构层次和行业分布极不平衡,农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人才占有量偏小,短缺严重。

3、人才重视不够,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我县地处偏远,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能力有限,人才吸引力不强;用人单位在人才资源开发上急功近利,重眼前、轻长远,重收益、轻投入,重引进、轻培养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呈“出多进少,强出弱进”的流动态势。

4、创新型人才、高层次人才缺乏。我县4483名专业技术人才中,中级以上职称的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一半,仅占31.4%;各类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745人,占20.3%,中高级人才匮乏,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善于开创新局面,能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创新型人才更少。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县目标,遵循人力资源开发的客观规律,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统筹城乡、营造环境、整合资源、市场配置、加大投入,紧抓培养、引进、使用和服务、评价、激励等关键环节,努力实现人力资本效益的最大化,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今后五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扩大规模,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使实用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至2015年,各类人力资源培训率达到90%以上,使35%以上的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达到本科以上学历,50%以上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5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中级以上职称;55%以上的企业技术工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60岁以下的城乡劳动力至少掌握2项以上实用技术,45岁以下的城乡劳动力有30%掌握1项创业技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加大教育培训投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拓宽教育培训途径,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基本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人才的培养、服务、评价、激励机制更加健全,配套措施更加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格局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氛围逐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做到人力资源发展先于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结合的原则。统筹推进公务员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以及其他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进而带动人力资源整体开发

三是坚持提高素质与提高使用效率并举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现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通过优化配置和强化激励,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各类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走外延开发和内涵提高相结合的路

四是坚持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原则满足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县域人力资源的结构与布局,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障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三、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1、以增强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提高党政干部队伍素质。在突出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同时,以提高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培训,利用3-5年时间,将全县党政干部轮训一遍。拓宽实践锻炼渠道,积极选送党政干部到省内外高校、上级部门、发达地区、知名企业集团学习培训和到乡镇、村、社区和企业挂职锻炼,选派县直机关干部和乡镇干部互相交流锻炼。鼓励支持党政干部通过自学、函授等途径参加学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和任期制度,完善转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办法。坚持轮岗交流制度,制定党政干部轮岗交流办法,对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较长或在同一部门、单位、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公务员适时进行轮岗交流。加强新提拔干部的岗位培训。健全后备干部选拔制度,适时开展后备干部的公开选拔,建立分级、分类的党政后备干部库,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

2、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认真贯彻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规定,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完成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自学、函授、脱产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以教育、卫生、农业、水电、经贸等部门和行业为主,采取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形式,每年选派部分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外进行短期培训,选派部分专业技术骨干到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对口培训。充分发挥各学会、协会的作用,培养一支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我县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择优聘任”;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健全人员聘用、岗位管理制度,形成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特点的用人、分配、考核、奖惩和社会保险福利等制度逐步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3、以增强管理能力和岗位技能为核心,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队伍素质。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年度培训计划,有计划地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发达地区和国(境)外进行短期考察培训,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学历教育;选派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到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进修深造,选派有培养前途的企业厂长、经理和中层管理人员到发达地区企业或国有大型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邀请省内外优秀企业家、专家学者对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坚持就业准入制度,加强上岗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组织技术工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企业技术工人培训率达到80%,培训持证率达到80%以上;建立用人单位技术岗位持证上岗情况信息库,定期对全县各职业(工种)从业人员开展持证上岗专项检查。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  

4、以增强创业技能为核心,提高其他城乡劳动力素质。根据全县产业布局和行业特点,选择基础条件好,产业特色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和企业,分产业、行业,建立制种、红枣、现代设施农业、奶肉牛养殖、再就业等不同类型的城乡劳动力实用技术和创业技能培训示范点,抓好“再就业技能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城乡劳动力创业培训工程”、“远程教育培训工程”和“城乡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工作,重点培养以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土专家、田秀才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有职业资格,掌握一技之长的城镇劳动力。力争用5年的时间,使受训人员至少掌握1项创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使城乡劳动力培训率达到90%以上,培训持证率达到80%以上。

四、统筹城乡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实效

1、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职教中心和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四校二基地”的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乡镇党校和农科教培训中心以及各类示范服务基地的作用,统筹使用培训设施和师资力量,着力构建“大教育、大培训”格局。

2、理顺培训机制。统筹安排全县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工作,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教育培训模式。县人力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县人力资源教育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班次安排、师资调配使用和培训督导检查工作;县委党校承担全县党政干部政策理论教育培训任务;县职教中心承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经济管理知识和技术工人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城乡劳动力创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以及相关人员的学历教育任务;依托各类示范服务基地,把培训办到田间地头,让农民在培训中掌握实用技术。

3严格培训管理。建立培训办班申报备案制度,未经县人力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不得擅自委托其它培训机构或在本单位进行培训。未经批准举办的培训班,被调训单位和学员可以拒绝参训。县人力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帮助和指导基层开展培训工作,选派专职教师授课,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节约教育培训成本。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培训班次安排做好参训人员的组织工作,涉及专业知识培训的,要积极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

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引进各类急需人才

1、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以本县学子回乡创业、西部人才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为依托,通过公开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拔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进村(社区)和到企业服务等途径,积极吸纳县内外大学毕业生来我县工作。积极牵线搭桥,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人员送培等方面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在引进项目、技术、资金的同时,根据我县的产业结构特点和行业人才需求,有计划地组织用人单位赴外地高等院校和人才市场招才引智,积极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2、建立柔性引进机制。树立“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理念,打破地域、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突破工作地点、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以进出更自由、渠道更畅通、方法更灵活的流动方式,大力引进人才智力,做到“户口不迁、智力流动、来去自由”,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进出自由、迁徙自由的创业环境,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实施“人才绿卡”政策,鼓励紧缺急需人才在不迁户口、不转人事关系的情况下,通过从事科研和技术合作、投资兴办企业或其他专业服务等方式来我县工作。

3、完善吸纳引进优秀人才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引进优秀人才的优惠政策,对引进的专家型人才,给予一定数额的科研启动费和安家补助费,并尽力帮助其解决随迁父母、配偶、子女的落户、就业、上学等问题。对辞职或自动离职来我县工作的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承认其原有身份、学历、工龄及专业技术职务,重新建立人事档案,实行人事代理,视同正式调入,并由用人单位到社会保险机构为其补办养老等各项保险手续,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建立本县在校大学生信息库,设立临泽学子创业基地,建立学子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回乡大学生资助办法,加大对回县学子创业资助力度。

六、创新服务载体,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

1、建立并完善有利于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把市场作为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途径,整合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人力资源市场规则,完善市场配置机制,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消除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打破行业、单位壁垒,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推进政府所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市场竞争主体转变,按市场运作原则鼓励发展中介性组织,成立中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互联互通、城乡结合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推动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进程。

2、强化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加强对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审批、指导和监督,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功能,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人事劳动代理、素质测评、资格认证、能力培训等中介服务,实现人力资源使用的双向选择,调节供需关系。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开办“临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建立人力资源统计和信息定期发布制度,收集和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网络服务系统,与全国主要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对接,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固定的县域外人力资源输出基地。人力资源输转作为产业项目来抓,坚持有组织大规模、规范化、品牌化、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把用工需求量大、劳动保障好、务工人员集中的国内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作为开辟人力资源输出基地的主攻方向按照巩固老基地、开辟新基地、合作讲信誉、提高求质量的要求,大力开展县外人力资源协作,在重点地区设立工作站,在新疆、北京、广东、江浙等地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输出基地,加快人力资源规模有序转移

七、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组织领导

1、健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机制。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要求,成立县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指导全县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下设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人力资源开发的日常工作;建立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责任制。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目标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范围。县上统一制定人力资源开发年度计划,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推进措施。各乡镇、部门、单位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组织力量,加强调研,制定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党政正职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责任人,要树立强烈的人力资源开发意识,切实负起领导责任。人力资源开发各相关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共同促进全县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3、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评价机制。制定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和监督办法,强化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和监督,提高教育培训效益。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党政干部,坚持群众认可,实行经常性考察和任期考核,逐步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民意调查和评价;对专业技术人员,坚持社会和业内认可,探索建立和实行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坚持市场和出资人认可,探索建立和实行社会化的职业化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对企业技术工人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坚持职业技能鉴定和公众评价相结合,建立以知识、技能、业绩、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

4、完善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机制。建立政府宏观引导、用人单位为主、个人积极参与、社会共同承担的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机制。县上设立“人力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每年列支20万元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增加投入。整合涉及人力资源培训的各类资金,统一规划、统一使用,研究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考评指标,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切实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各用人单位每年要列支一定数额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积极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投资人力资源开发。


























主题词:人力资源 规划  报告                        

临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0119日印发   

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