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走进临泽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临泽招商

【我的乡村我的家】钟灵毓秀 幸福沙河

发表日期: 2023-05-26 11:27 编辑录入:临泽县融媒体中心编辑 来源:临泽县融媒体中心
 : 

镇名由来】

沙河镇古为沙河堡,因流沙河穿境而过得名。沙河堡由明代平羌将军蒋琬所筑,清同治年间重修,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民国时期置沙河乡,新中国成立初改称三区,1952县政府由蓼泉迁至沙河。1955年撤区并乡,以沙河、东寨、共和为沙河乡。1958年成立沙河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乡,1998年12月撤乡建镇。2005年11月城关镇并入沙河镇。由于隶属及建制多次调整,所辖区域及村、社区同步变化。

乡镇档案】

沙河镇为临泽县政府驻地,东临甘州区沙井镇小河村,西连新华镇大寨村,南与倪家营下营村及扎尔墩滩接壤,北毗鸭暖镇五泉村和沙河林场,东西广10千米,南北袤17千米,面积98平方千米。目前全镇辖5个社区、13个村,总人口4.6万人,202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1569.6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88.1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87元。

西望沙河春兴长,百般红紫斗菲芳。

蝶衔葩蕊蜂衔粉,近是园林远是庄。

柳暗前村笼宿霭,花明曲坞映朝阳。

此间行乐何如也?应觉他乡胜故乡。

一首《沙河春望》,道出了沙河百媚千姿之美,这份美自古而来,又因在今日平添了几分,而显得格外出众,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世人皆知,人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流沙河一路欢歌穿越古今,奔腾而过,滋润着沙河大地,孕育着沙河多元特色产业。看!3000亩绿茸茸的小麦编织着“禾下乘凉梦”,3.5万亩拔节生长的精品制种玉米绘制着金色丰收图。看!桃、李、杏、枣等本土林果和“红果果”大樱桃等高端水果让人口舌生津,娃娃菜、西兰花、青梗菜……琳琅满目的高原夏菜在精深加工线上变身增值。看!红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的花卉苗木点缀着多彩沙河,花篮、花束、瓶插花等各类鲜切花装扮着城乡群众幸福美好生活。“米袋子、菜园子、果园子、花园子”名副其实,充实着城区居民高品质生活,也充实着广大农民的“钱袋子”。

奔流不息的流沙河不仅仅滋润着5万多亩田畴沃野,悄悄下潜的祁连雪水,随着地下水的涌动,在沙河镇化音村一带冒出了头,汇聚为汩汩流水,推动着苍苍石磨,人们便以它的功用命名这股清泉——磨沟。如今泉水依旧静静地流着,只是旋转了几百年的石磨早已经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而在此安家落户虹鳟鱼、金鳟鱼、七彩鲑鱼等新居民,给予了这千年的泉水新的希望。

水是沙河的骄傲,呵护她也是每个沙河人的责任。随着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的接续实施,变化也不仅仅限于水体更加清澈,贯彻东南西北的绕城水系,蜿蜒曲折、花草丛生、绿树成荫,水车、亭台、湖泊、步道、广场等人文设施相映成景。位于沙河东南和西北一隅的五湖和曹家生态湖当属集大成者,漫步其中,绿洲湿地,湖泊沼泽,鸢飞鱼跃,稼穑葳蕤,湖光云影,水榭亭台,倏然间使人心旷神怡。一竿子插到底的河湖林长制,为守护这一片青绿装上了屏障,戈壁水乡在清澈的湖水浸润滋养下,底色更亮。

或许是受到“小桥、流水、人家”田园梦的塑造,沙河的乡村也呼应着实现了华丽蜕变。曾经泥泞颠簸的乡间小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水泥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变成了黛瓦白墙的新民居,蚊虫乱飞的简陋旱厕变成了干净明亮的卫生厕所,乱堆乱放的柴草、粪土、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广场、小景观、小田园以及衬托着的文化墙。随着水、电、路、气、暖、污等基础设施的逐步提升,生活其间的父老乡亲也就地过上了更高品质的现代化生活,沙河正在成为那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美丽的家园没有辜负这份美丽,在昼夜更替、春夏秋冬之中孕育了一群可爱的人儿。何谓之“可爱”?道德模范、五星文明户、美丽庭院示范户等一批身边典型,用凡人善举感染、教化着身边人,他们可以说是可爱;“晒被子·比孝心”“敬比赛夸”“七彩课堂”“爱心妈妈”……在一项项接地气的活动中彰显人间“真善美”的普通人,她们可以说是可爱;身披彩虹、心怀文明,无惧酷暑与寒冬,奔走于村社楼院,传党音、听民意、办实事的广大志愿者,她们可以说是可爱。当然,那些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撸起袖子拼搏美好生活的人们,肯定可以说是最可爱的。总而言之,美好的品德就是这群可爱的人的根本属性,而这群可爱的人又默默涵养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纵览沙河大地,从干净整洁的街道,到硕果累累的田园,从现代便捷的社区,到优美恬静的村庄,幸福是最大底色,也是每个沙河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矢志追求。

编辑:丁文娟

责编:魏红光

审核:徐  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