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走进临泽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临泽招商

【我的乡村我的家】钟灵毓秀是板桥

发表日期: 2022-12-14 11:33 编辑录入:临泽县融媒体中心编辑 来源:临泽县融媒体中心
 : 

【村名由来】

板桥村,属板桥镇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境内曾有一座木板桥或因板桥堡而得名。相传古代,黑河水量要比今大好几十倍,水流湍急,波涛汹涌,阻隔交通。由于没有桥梁,给两岸百姓造成生产、生活及交流往来极大困难。大约在西汉武帝时代,黑河北岸有一神奇女子受黎山老母点化,不辞劳顿,四处奔波,募捐化缘数年,终造木板桥一座,通衢两岸,河南、河北黎民感激之至,遂将“板桥”作了地名。

板桥堡在临泽县城(今蓼泉镇)东四十里,明嘉靖八年(1529年)由巡抚唐泽加固,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板桥堡监生祝多三等重修。堡周2里,墙高2丈、底宽1丈5尺,顶宽6尺,有南、北门各一座,南北墙中各置瞭望楼(玉皇楼,携大钟1口,声达10里之遥)一座,四角有角楼。堡距黑河大桥1里许。20世纪70年代初,因遭山洪淹没,随板桥公社迁址而撤除。

板桥村东枕合黎山,西临黑河水,南邻古城村,北毗西湾村。昔属板桥堡。1926年属昭武区毓秀村,取“钟灵毓秀”,即天地间灵秀之气所聚之义。1938年隶三区。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9月隶五区四乡。1958年9月隶平川公社,为板桥大队。1961年隶板桥公社。1983年4月改大队为村。

村庄档案】

临泽县板桥镇板桥村位于板桥镇中心,东枕合黎山,西临黑河水,南邻古城村,北毗西湾村,因境内有古板桥堡而得名,S301线贯穿全村,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全村现有11个合作社,652户2033人,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31元,耕地面积7200亩,其中玉米制种6600亩,其它作物600亩,逐步形成了以玉米制种、规模养殖、汽车运输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绿遍山源白满川,子规声里绿如烟。青山幽幽,绿水潺潺,板桥村,一颗坐落在临泽县北部的璀璨明珠。

走进板桥村,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一座座白墙黛瓦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与鲜花之中,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农舍炊烟袅袅,一草一木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原生态气息。每到傍晚,老年人就会慢悠悠走到广场,坐到树下的石台上乘凉,放学回家的孩子们在空地上嬉戏玩耍,到处洋溢着一派和谐欢乐的气氛。

板桥村坚持把“美丽庭院”建设与农村环境的改善、村民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标本兼治,助推乡风文明大变革。在庭院建设过程中,村委会邀请专业老师开展培训,向村民普及庭院美化的理念,给村民传授花卉搭配、种植技巧,将原先随地丢弃的农家物品,精巧构思,变成饱含乡土气息的装饰品,菜地用木栅围边,以提升层次感,通过美丽庭院景观带的打造,村庄公共区域乱搭建、乱堆放得到整治,村里空坪闲地、沟渠得到清理,村民房前屋后杂物摆放得到规范。如今走进板桥村,景观巷道干净整治,房屋庭院错落有致,花园菜地百果飘香……

近年来,板桥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持续擦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违还绿、卫片还绿,不断增加绿地面积,逐步形成“推窗见绿、开门见花、小行见景、移步入园”的唯美生态画卷。

除了有令人赞叹的田园风光,板桥村还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着力发展以运输业、玉米制种、日光温室、畜禽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不停穿梭。秋风乍起秋意渐浓,在凹凸棒石产业园,一座座工厂整齐排列,工人们忙着筛选、加工、运输。在生产车间,一筐筐凹凸棒矿石经过分拣、破碎、精筛等工艺,被加工成各类生产生活用品,远销海内外,全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等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相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板桥村将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阳,带着火红的希望,照亮了云彩,染红天空,焕发出无限的希望。(王利伟)

编辑:刘  颖

审核:徐  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