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2025年4月25日
访谈嘉宾:临泽县种子管理局局长 孔新民
访谈主题:细化实化优化措施 培育现代种业发展高地
主持人:网民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临泽县种子管理局局长孔新民同志就我县种子产业发展情况与大家进行在线交流。首先,请孔局长向网民朋友们介绍一下我县在培育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孔新民:近年来,临泽县将玉米制种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引擎,以构建高质量种子产业集群为核心,多措并举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种业科技创新攻关。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院校融入”的良种联合攻关机制,引入院校、科研单位在临泽建立专家工作站,开展育种研发。围绕种业重大科技需求,实施“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科技项目,着力突破良种培育、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等关键技术难题。支持开展品种展示、示范、评价和推广,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应用。二是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企业。鼓励企业在临泽发展“总部型”经济,支持制种企业运营中心向临泽转移,在临泽建立总部、区域总部或结算中心,提高“产加销”一体化水平。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培育,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基地县企共建、品种选育、机械化作业和营销体系建设。引导、扶持以代繁代制为主的本土种子企业通过企业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打造一批化现代种子企业。三是深入推进制种基地竞配。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全面落实临泽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优质基地资源市场化竞争性配置机制,深入推进玉米制种基地市场化竞争性配置改革,逐步构建企业与基地强强联合、县企共建的基地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制种基地向县属国有企业、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种子企业流转。四是提升生产标准化水平。全面落实《精品玉米杂交种子质量规范》,严格执行《张掖玉米种子质量标准》《张掖玉米种子品牌管理及认证规范》《地理标志产品张掖玉米种子生产技术规程》3项种子质量团体标准,分品种类型指导企业制定涵盖果穗烘干、种子精选、包装储运等关键环节的玉米种子加工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精品种子评价体系,提高单产水平和种子质量。五是提高制种基地建设水平。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制种大县奖励政策落实,加快“五化”基地建设,进一步集成配套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田间气象监测站和土壤墒情监测站等现代智能设施,建设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管控智能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为一体的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基地,提高基地产出能力和种植效益。六是推进全程机械化进程。加大玉米制种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研究示范,力争在玉米播种、去雄、取穗等关键环节实现重大突破。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购买农机具的补贴力度,促进农机装备向新型经营主体聚集。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玉米制种主要生产环节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机作业专业化和社会化。七是提升种子加工能力。坚持用全产业链思维强龙头、补链条,引导企业持续扩大小包装加工量,推进制种中心村田间初加工点建设,加快建设具备种子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配套种子收购中转库、种子储藏库等设施,整体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八是持续净化市场环境。从严执行企业准入、评星定级和基地等级评估等制度,对照企业星级标准落实基地配置限额。健全完善种子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落实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开展种子市场监督检查,坚决打击非法生产转基因种子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行为。
主持人:孔局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请问我县将如何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孔新民:我们坚持以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培育为核心,高标准基地建设为依托,种子加工能力提升为路径,着力打造在全国优势突出、链条完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种业高地,着力推动国家玉米制种基地核心区向全国种业高地迈进。全面推行玉米制种基地市场化竞争性配置,构建企业与基地强强联合、县企共建的基地建设长效机制。实施高标准制种基地(农田一张网)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建成沙河镇新民村、新华镇胜利村高标准玉米制种智能化核心示范基地1万亩,形成以“一个中心【玉米种业大数据中心】”为引擎、“三大体系【种子生产经营全过程智能化应用体系、种业运行大数据分析体系、种业全环节数字化监管体系】”为统领、“四个平台【玉米种业大数据分析平台、种业全过程数智化管控平台、制种基地信息监管平台、制种社会化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玉米制种产业全链条数字化应用场景。全面落实《精品玉米杂交种子质量规范》,围绕玉米制种耕种、水肥一体化托管、飞防植保、去雄、收获等生产环节,详细制定菜单式农事服务套餐和技术服务规范标准,开展精准的“种植户点单、公司下单”的社会化服务,推广应用精量灌溉、精细施肥、精准施药等技术,力争玉米制种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绿色防控覆盖率分别达80%和60%,农药、化肥利用率达43%,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5%。加快实施富民、五谷等8个总投资6亿元的玉米种子加工能力提升项目,建成加工中心8座、生产线30条,新增玉米种子加工能力5万吨。大力发展“总部型”经济,支持制种企业运营中心向临泽转移,在临泽建立总部、区域总部或结算中心,提高“产加销”一体化水平。
主持人:今年,面对种子市场低迷行情和玉米制种面积大幅度缩减的新情况,我们有哪些应对措施?
孔新民:我们主动靠前、积极作为,先后3次召开制种基地面积落实推进会议,千方百计引导制种企业去库存、争订单、保面积,引导农户调结构、降损失、给补偿。一是优化制种基地管理,保障生产稳定性。指导镇村科学调整制种面积,严格基地分级管理,核心区优先保障优质订单。开展玉米制种基地竞争性配置,不断健全企业想投入、愿投入、敢投入机制,推动形成长期稳定的地企合作关系。按照种企技术规程和品种特点,严格落实安全隔离,强化技术规范与风险防控。认真核实制种面积,把有限的订单任务合理的落地。推广“制种+加工”一体化模式,提升种子附加值以对冲成本压力。完善合同履约监管,建立制种保险和风险补偿机制。加强制种预付款监管,对各镇村收取的制种预付款要专款专用,及时发放给农户,不得截留挪作他用。制种企业要尽好社会责任,做好员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员工综合素养能力,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化解市场滞销困局。拓展下游合作渠道。对接中储粮、正大、新希望、前进牧业等粮贸、畜牧企业,打通购销渠道,延伸产业链,丰富粮饲产品,以规模化解决市场滞销,价格偏低,有价无市的困局。推动粮饲产品多元化,推广高原夏菜、辣椒、甜叶菊等经济作物,优化土地流转,分散市场风险。创新销售模式。探索“代繁公司兜底协议”,明确制种款回收条款,降低库存积压风险。建设种子期货交易平台,特别是利用好我县建立的东方种业交易中心这一平台作用,建立全国性玉米种子交易平台,提升溢价能力。探索“生产+仓储+金融”新模式。三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财政与金融支持。统筹协调农业、财政、科技、金融等部门,建立种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设立种业专项扶持基金,支持企业年投入研发经费不低于营收5%,建设河西种业协同创新中心,引进3-5个育种创新团队。实施“金种子”品牌提升工程,建立质量标准追溯体系。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利用种业振兴政策开发自有品种,提升产品市场溢价能力。加快推进基地现代化建设。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完善农田水利智能节水改造设施,缩小与新疆等地的机械化差距。组建农机服务联合体,提升综合机械化率。优化行业监管与服务能力。强化“八位一体”监管体系(生产许可、品种备案、检疫等),遏制私繁滥制行为。建立产能预警机制,通过行业协会动态监测供需平衡,引导企业合理调整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