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走进临泽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临泽招商

【产业链上建平台・基层一线连民心】王增君委员工作室:搭建产业与民生的“连心桥”

发表日期: 2025-10-14 10:16 编辑录入:临泽县融媒体中心编辑 来源:临泽县融媒体中心
 : 

间设立在企业里的委员工作室,如何成为连接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桥梁?在临泽县,王增君委员工作室以其独特的平台优势,成为连接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桥梁为推动凹凸棒石资源高值化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交出了一份“履职为民、实业报国”的生动答卷。

临泽北部山区的凹凸棒石矿区,蕴藏着被誉为“万土之王”的丰富资源。作为工作室领衔人,县政协委员王增君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立足板桥镇北山资源优势,于2016年注册成立临泽县奋君矿业有限公司。如今,企业已建成“三区一中心”布局,形成“开采+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模式,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县凹凸棒石产业“排头兵”。

走进临泽奋君矿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生产土壤调理剂——“盐地宝”,这款以临泽特有凹凸棒石为原料的产品,正悄然改变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

板桥镇板桥村的农户边开聪正是“盐地宝”的首批受益者。由于靠近黑河、地势低洼,他曾为8亩盐碱地近乎绝收而发愁。如今,站在郁郁葱葱的玉米地里,他欣喜地说:“一开始这地光是草,种粮食也不出苗。用了‘盐地宝’之后,苗出得多了,土地越来越好了,我计划明年继续用!”

鸭暖镇小屯村农户王天海也深有体会。他家27亩盐碱地经连年使用“盐地宝”,盐碱化程度显著改善。望着枝头火红的辣椒,他笑着介绍:辣子生根快、缓苗快,果实结得多,红得也多,品质实实在在提升啦!

变化不止在农户田间。在临泽国营农场的甜菜试验田里,奋君矿业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对使用“盐地宝”的甜菜进行测产。公司副总经理边开奇指着数据说:“使用“盐地宝”后,土壤微生物菌群增加了,土壤结构改善了改善了。测产结果显示,试验田的单个糖萝卜果重比常规田增加了1~2公斤,这说明产品对提高甜菜产量、改善土壤有很好的作用。”

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真实反馈,通过工作室搭建的沟通渠道,不断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工作室依托奋君矿业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对接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等高校,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建立凹凸棒石高值化利用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已研发产品22种,实现转化14种,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针对群众诉求研发的“盐地宝”“沙地宝”“凹凸棒石有机肥”等产品,已累计改良盐碱地3万亩,盐碱耕地含盐量下降1.04g/kg,盐碱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高0.55个等级,为全县盐碱地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凭借扎根一线的优势,王增君委员工作室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收集到的民意转化为高质量的提案。《关于加快建设临泽凹凸棒石产业发展的提案》等多项建议被评为优秀提案,并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落实。

“工作室不仅仅是一个办公场所,更是我们联系群众、服务产业的重要平台。”王增君委员表示,“通过常态化走访调研,我们能够及时了解群众在盐碱地治理、提升耕地质量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具体行动。”

如今,王增君委员工作室已发展成为集社情民意收集、产业服务、技术推广、就业帮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通过电商培训、就业帮扶等举措,工作室不断拓展服务外延,真正实现了“小平台”服务“大民生”。

展望未来,王增君充满信心:“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委员工作室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紧扣凹凸棒石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助力产业链延伸和价值提升;另一方面持续关注民生实事,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推动解决土地盐碱化、农产品品质提升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委员工作室真正成为服务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从产业发展到技术推广,从民意收集到提案落实,王增君委员工作室以扎实履职实践,在服务群众、助农增收、助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中彰显生命力,书写着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郑安博、黄志权)

编辑:史雪婷

责编:魏红光

审核:李一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