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丰收·和美临泽】解锁临泽蔬菜“出口密码”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创新农业科技,临泽县通过精细化种植与高效加工,成功打通国际市场通道,让优质的“临泽蔬菜”远销海外,飘香世界。
金秋九月,临泽县蓼泉镇墩子村的万亩西蓝花基地迎来第二茬丰收。田间地头,一颗颗饱满翠绿的西蓝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农户们穿梭其间,熟练地进行采摘、装筐,一派繁忙喜悦的丰收景象。“我们在这里种植西蓝花已经五年了,今年二茬采收从8月28日开始,亩产约3500斤。头茬在6月上旬收获,每亩收入超过6000元。”蓼泉镇万亩西蓝花基地负责人严德华介绍。
在蓼泉镇丝路绿洲蔬菜分拣加工包装配送生产线上,20余名工人正有序地对新鲜西蓝花进行去叶、清洗、装箱、加冰等处理。这些经过精加工的蔬菜即将发往南方沿海城市,成为千里之外消费者餐桌上的美味。
同样喜迎丰收的,还有沙河镇沙河村的供粤港澳蔬菜生产基地。为契合粤港澳市场需求,甘肃闽临优选有限公司全部选种夏阳白娃娃菜,通过科学种植与精细管理,今年收成喜人。“我们在这里种植已是第四年,900多亩地两茬总产量近五吨。临泽气候适宜、雨水少、虫害少,种出的蔬菜品质特别好。”公司负责人蔡海原说道。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穿境而过,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蔬菜产业提供了独特的地缘和资源优势。这里产出的蔬菜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
立足资源禀赋,临泽县聚焦“高原夏菜、加工蔬菜、制种蔬菜”三大方向,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科学调整作物布局,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6.1万亩,预计总产量65万吨。通过持续推进高原夏菜“走出去”战略,临泽积极拓展福建、广东、川渝等主销区市场,加大对百汇绿海、益农祥、陈军西瓜、贾家墩蔬菜等企业与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全力打造外销型蔬菜产品体系,目前全县蔬菜外销率达86%。
当前,正值订单加工番茄的采收旺季,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多家加工企业也全力运转,投入生产。
在甘肃天润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送番茄的车辆排成长队,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新鲜番茄经过清洗、分拣、破碎、熬煮、浓缩等工序,化为鲜亮浓郁的番茄酱,经工人打包、封装后,将远销至中东、欧洲和东南亚地区。“我们今年订单种植面积约5000亩,亩产10吨左右,农户亩均收入5500元。公司预计生产番茄酱5000吨,主要出口法国、荷兰、沙特、也门等地。”公司经理白鑫表示,2024年公司已通过天津口岸直接出口番茄酱300吨,创汇154万元。
同样致力于农产品出口的临泽县新合作百惠集团,建成集冻干、脱水、速冻于一体的现代化加工车间,有效突破果蔬“限时鲜销”瓶颈,已开发速冻混合菜等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速冻生产线自7月初投产,每日产量约20吨,主要生产速冻西蓝花、秋葵和刀豆,产品发往日本,目前已生产500多吨。”车间经理李玉军介绍。
从优质高原夏菜到先进加工生产线,临泽县依托“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构建了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蔬菜全产业链。这一模式不仅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更让“临泽味道”跨越重洋,走向世界餐桌。截至目前,全县开展蔬菜种植、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生产经营主体42家,其中,进行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经营主体3家。2024年出口产品1100吨,出口金额1354万元,出口国家涵盖美国、德国、塞浦路斯、意大利及中东地区。(张煜、赵昀琪、杨桂玲)
编辑:肖佳悦
责编:魏红光
审核:张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