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韵临泽】寻梦丹霞
若说人间有一处关于美的意外定义,那定是张掖七彩丹霞。亿万年的时光在此凝结成斑斓的褶皱,红如赤焰,黄似金箔,紫若晚霞,仿佛天地间一场永不褪色的梦。
这梦,便是丹霞的魂魄所在。
天地铺展的七彩梦
当落日将最后一缕金色碾碎,七彩虹霞台便成了光的囚徒。千山万壑骤然沸腾——紫红的砂岩如熔桨流动,灰绿的页岩似青铜淬火,而那道横贯山脊的黄金分割线,恰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火痕。神龟问天的剪影在霞光中渐渐透明,小布达拉宫的轮廓被镀上佛国金边。此刻的绚烂带着决绝的意味,仿佛整片大地都在进行一场自我焚烧的仪式。美到极致处,竟让人心生疑虑:究竟是丹霞映红了晚霞,还是晚霞点燃了丹霞?美到绝妙处,竟让人心生惶恐:这究竟是造物主的恩赐,还是时光最后的回眸返照?而此刻的绚烂与心动,恰似生命最炽烈的告白——存在过,便不惧湮灭。
晨雾初开时,七彩云海台便是《山海经》的具象。群峰俯首,万佛朝拜。山色随光影流转,时而白若凝脂,时而橙如琥珀。阳光在岩壁上爬行的轨迹清晰可辨:卯时冷釉,辰转暖棕,至午时竟泛起葡萄酒般的醉红。观景台上,风穿过千年石堡的呜咽——侏罗纪的沙粒,正从岩缝中簌簌坠落。这是自然对信仰最原始的诠释——无庙宇,却处处是道场;无香火,却满目皆虔诚。
人间隐喻的仙缘梦
所有关于柔美的想象都在七彩仙缘台凝结成梦。
山峦如裙裾般舒展,圆润的曲线勾勒出大地美人沉睡的轮廓。砂岩层叠,橙黄交错,似仙女遗落人间的霓裳。雨后,岩层泛出绸缎般的光泽,让人在指尖将触未触时幡然惊醒:这原是亿万年沉积的矿脉,温柔表象下隐藏着地质运动的暴烈记忆。夕晖归帆,霞光为她披上一层轻纱,恍惚间竟分不清是山化作了仙,还是仙融入了山。
七彩敖河台宛如海市蜃楼。当晨雾与炊烟交织,那些波浪纹岩层便活了过来。远处蔚蓝的条带是凝固的冰河,石榴红的丘顶是淬火的陨石,而蜿蜒其间的敖河,正用银线将散落的宝石串联成项链——极致的美,从来无需修饰,只需一场坦荡的相遇。
时光雕刻的锦绣梦
丝绸古道的气息在七彩锦绣台尤为浓烈。转身踏入,山体如孔雀开屏,红黄白三色丝带缠绕成蜿蜒的绸缎,又如展开的《千里江山图》。流水雕刻的沟壑是岁月留下的皱纹,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祁连山断裂带的轰鸣与叹息。伫立其间,仿佛能清晰触摸到白垩纪湖盆干涸的裂纹——最壮阔的锦绣,终究逃不过被风沙拆解成经纬的命运。
远观卧虎峡,那只斑斓猛虎永远保持着蓄势待发的姿态,毛色与山岩浑然一体,就连影子也被夕阳牢牢钉在岩壁上。在此守望千万年,看尽沧海成尘,它却始终保持着扑跃的姿势。这虎非虎,是大地对力量的隐喻:最凌厉的棱角,终将被时光打磨成温柔的弧线。
近察土林谷,赤壁千仞如天宫倾塌的残垣,风蚀的沟壑里回荡着白垩纪的梵音。穿行土林迷宫时,忽然从裂隙里闪过七彩磷光——那是远古石英的呼吸。它们的存在,像极了山水画里的飞白,以缺憾成全整体的圆满。在这里,坚硬与柔软达成和解——岩石以崩裂的姿态诠释永恒,流沙用消散的背影书写不朽。佛国秘境深处,一粒砂砾便是整个宇宙的偈语。
邂逅丹霞的人生梦
离去时,暮色正将群山染成赭红,瞬间便还原成黑白胶片,隐隐听见岩层深处的窃窃私语:这里最动人的并非色彩本身,而是大地将伤痕转化为瑰丽的勇气。
邂逅丹霞,渐悟渐醒:所谓永恒,不过是无数瞬间的迭代层积;所谓色彩,也只是铁与钙的氧化还原。我们何其有幸,在这亿万年的叙事里,窥得一页关于美的无限定义。
匆匆一瞥,将这亿万光阴,读作一场存在与消逝的梦境,直至永远。(宋其彪)
编辑:赵 棠
责编:魏红光
审核:徐 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