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大食物观”临泽实践⑨】临泽:践行“大食物观”端起“林果美味”
临泽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理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林地空间广阔、林果资源丰富等优势,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红枣、葡萄、优质杂果等为发展重点,加快推进南部红枣产业、北部葡萄产业高质高效现代化示范长廊建设,让林区天然绿色有机食品走出果园、体现价值,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
临泽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地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生态和生产环境优越,具备发展林果业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传承着种植林果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临泽果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在甘肃自强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工作人员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进行筛选、包装等作业,将一箱箱枣产品运往全国各地。“我们主要生产的是枣夹核桃、香酥脆枣、香脆枣片等三十多个品种,今年我们又研发了枣泥和枣粉,远销上海、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等地。”甘肃自强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金军说道。
得益于良好的自然条件,临泽的有机红枣糖分高、口感好、果肉厚实、色泽纯正,且有机物含量丰富,属于枣中精品。为保证枣品质量,在红枣种植过程中,林场枣农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只使用农家有机肥,对病虫害进行物理防治,确保出产的红枣绿色无污染。临泽县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南部红枣长廊、北部沿山葡萄长廊和张掖地方果树种质资源库,发展以葡萄、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10万亩,提质改造以临泽小枣为主的地方林果5000亩,同时发展特色林果专业合作社70个,培育壮大祁连红、自强、绿然、京沙、红桥酒庄、芸林生物等林果加工企业10家,加快开发干制品、饮料、保健品、休闲食品等特色林果产品,开发红枣、葡萄酒、肉苁蓉等林果产品80多个,年加工规模达3535吨,年产值达8362万元,年创利税300多万元,推进林果产品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迈进。
近日,走进临泽县沙河镇高标准设施樱桃种植基地的樱桃大棚里,一颗颗樱桃色泽鲜艳,挂满枝头,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据种植基地负责人表示,该种植基地于2021年初开始建设,现已建成10座温室大棚,今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扩建3座大棚,栽种3600株幼苗,同时在温室内安装温度测控仪设备,采用日光温室栽培技术,根据天气状况自动调温,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
近年来,临泽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把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来抓,持续推进林果产业精细化发展,引进种植樱桃等高端林果树种,增加产品附加值与社会经济效益。积极探索集休闲、采摘、观光和林下经济为一体的农旅融合新路子,推动特色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助农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以红枣原产地保护和“金张掖红提”葡萄示范基地建设为目标,建设以梨、葡萄、枣、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基地1.68万亩,大力推广“宽行密株”栽培模式,带动发展三三村北漫滩红基地、红桥庄园千亩红枣和酿酒葡萄基地、扎尔墩滩红枣长廊等500亩以上的16个林果产业基地,全县围绕林果产业发展,获得有机(转换)认证证书的基地(产品)14个,绿色食品认证的基地(产品)23个,加快推动林果产业发展步伐。至2022年底,全县经济林种植面积为14.7万亩,林果产品总产量达38934.57 万吨,总产值达16983.16万元,全县林果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亮点。(李炳、陈龙)
编辑:刘 颖
审核:李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