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大食物观”临泽实践②】临泽:农业生产减“肥”减“药” 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翻开刚刚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树立大食物观”首次被纳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章节。
树立大食物观,不仅要提升农产品的供应量,还要提高农产品品质,让老百姓吃得更健康。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传统农业大县,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天然的保障。2017年,临泽县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2019年11月,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为有效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临泽县坚持“产管并举”,按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
“这边的地磷、钾含量比较高,这两种肥料可以少施点……”春耕时节,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干部毛森煜化身土壤“医生”,为农户们精准解读小麦施肥方案。“前期我们做了土壤检测,相当于‘体检’。我们现在就像是土壤‘营养师’,为不同的农作物制定施肥方案,均衡土壤‘营养’,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粮食产量、提升粮食品质。”
今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45万亩以上。通过普及小麦、制种玉米、加工番茄、蔬菜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建议,让农户根据不同作物营养需求开展配方施肥,优化氮、磷、钾配比,调整养分形态配合,促进高效吸收。
“土壤地力对农产品产量质量有直接影响,农作物要从土地里‘吃好’、吃得‘有营养’,农产品品质才能好。”毛森煜说。
据了解,从2017年开始,临泽便持续推广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与此同时,分年度制定下发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方案,鼓励农民及各农业经营主体采取精准施肥、改进施肥习惯、有机肥替代等方式,减少化肥使用量。此外,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通过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开展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手段,全县农药使用量不断减少。
“从土壤检测结果来看,‘两增两减’行动已经产生明显效果,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也就是说在化肥和化学农药用量都减少的情况下土壤肥力还有了提升。”毛森煜说。
数据显示,2022年全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1.5%以上,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5%左右。这为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提供了更好的基础环境条件。
践行“大食物观”,既要着眼“国之大者”,为粮食安全提供支撑,又要关注老百姓的“菜篮子”,探索从源头上解决农药残留等问题的治本之策,为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石做出新贡献。临泽县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对全县蔬菜种植大(散)户、销售点等加强监督检查,2022年共开展监督检查20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145家,未发现添加禁限用农药等违法行为。同时,针对农产品种植、收获时间,扩大农产品例行检测范围和频次,农产品监测范围实现了全覆盖,2022年开展例行抽检20次,县级定量抽检农产品样品达 605个,定性抽检样品数量达8100个,检测合格率达100%。
不仅如此,全县“三品一标”工作也硕果累累。2022年新申报张掖诚坤戈壁农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葡萄,枸杞等10个绿色产品。至目前,全县“三品一标”产品累计达114个,其中绿色产品58个,有机产品2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25个。同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甘味”企业商标品牌,2022年新申报5家企业商标品牌,至目前,已成功申报甘味农产品公用品牌(临泽小枣)1个,企业商标品牌12家。一系列数据,支撑起市民的安全、健康、放心消费。(岩蕙、单国铭、毛森煜)
编辑:刘 颖
审核:徐 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