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走进临泽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临泽招商

【我的乡村我的家】故土难离倪家营

发表日期: 2022-11-27 10:15 编辑录入:临泽县融媒体中心编辑 来源:
 : 

【村名由来】

临泽县倪家营镇倪家营村,旧为晓霓之城,地名由“霓加堡”演化而来,即“霓加营”的转音书写,在书写过程中,用同音字“倪”取代了“霓”,以“家”取代了“加”。至民国间,已由“倪加渠堡”变为“倪家堡”。因屯堡驻军,当地称驻军之地曰军营、营房、营盘,于是倪家堡作“米家营”或“倪家营”。当地方言又多以“子”作语尾,如“山沟子”、“树湾子”类,所以俗称倪家营为倪家营子。

【村庄档案】

倪家营村,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199户747人,耕地面积4050亩。202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8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8802元。主要有王、缪、宋、陈、曹、张、蒋、崔、柳等姓。1957年建成倪家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62 年设倪家营生产大队,1983年撤销大队建行政村。千百年来,倪家营子勤劳、善良、朴实的村民在这块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辞劳苦的耕耘着、改造着、建设着这片沃野,世世代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这里繁衍生息。

人世间最美风景在哪里?有人喜欢大都市的繁华靓丽,有人偏好自然山水的清幽险远。而我独爱家乡寻常巷陌间那缕缕炊烟。鸡鸣花树催晨起,狗吠深巷夜归人。春种秋收,田园劳碌后清风徐来,家人小院内围坐闲话桑麻,抬头处,明月清辉下谷堆流淌着温柔如纱似雾的白月光!

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如何寻常烟火却是最美风景呢?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倪家营子浴血两月有余,为“倪家营子”增添了特殊的色彩,被载入史册。倪家营四时景致美丽,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装点了“林果产业“牛鼻子””,花园绿化新农村”的美丽村庄。眼下,“快节奏”的生活搭上了“中国号列车”乘风破浪,城镇化进程加速演进,奋进中,一个静谧祥和的美丽乡村正从诗画中徐徐走来。

清晨,伴随着第一缕霞光冉冉升起的炊烟,那是勤劳的村民新的一天生活的开始。清晨的阳光下,干净整洁的村庄道路,或红或橙的累累硕果,还有那一颗颗小灯笼似的小枣,芳香四溢,萦绕鼻翼,撩拨的人口水直流。清风吹过时,果香伴着淡淡的花香,甚至可以看到飘落的花瓣和树叶,充满了宁静和安逸,这样的地方随处可以看到憩息的老人和打闹的孩子。我想,或许在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的一段家乡情愫。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土窝窝。”原来的土窝窝,如今“红砖绿瓦房”“观光采摘园”“振兴养殖区”一幢幢又是一座座。身处温暖干净的小窝,感受到的是满眼的幸福和祥和。转身,一处处的惊艳又是另外一番情愫。信步田家街道,赏园林化、花园化、生态化的美丽乡村的新颜值,看“乡风文明”倪家营子百姓生活,更是处处开出“幸福”之花。推开村落门扉,老屋旧社化身一间间窗明几净,庭院敞亮的屋舍,庭院里一串串穿起的红辣椒,一穗穗挂起的玉米,承载着祖辈们刻在骨子里勤劳质朴的箩筐、斗笠......浓浓的乡情,浓浓的爱意涌上心头。这里是临泽县倪家营镇倪家营村,也是中国广袤大地上乡村文化、文化乡村的万千缩影之一。

于中国人而言,乡村是精神深处的故乡。浓浓的家乡味,地道的家乡话,念起了我多少乡愁,多少乡情。淳朴、温良的村民们,用一口质朴的方言,地道的家乡话擎起了新时代文明的火炬。“五星文明户”、“最美家庭”、“敬比赛夸”、“评花赛花”等评比活动,树立起各类先进文明的典型,我的家乡景美,人更美,定格于此,更发扬于此。

倘若一曝而十寒,虽神龟不寿;如若烽烟重而炊烟薄,纵使有家有粟米也难安稳度日。平平常常的日子连起来便是太平盛世,习以为常的幸福,敢担当、有爱心,真情汇聚即是国泰民安。寻常烟火其实哪里来得那么容易?吃水不忘挖井人,建党百年,我们人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读史明智,读史增信,我们时时刻刻擦亮眼睛!勿忘国耻、勿忘先烈们拆骨为炬、前赴后继,驱逐倭寇强敌,推翻三山,开天辟地!筚路蓝缕、艰难探索,波谲云诡、乌云压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峰回路转。倪家营子的村民们从不忘,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留在倪家营子的那一片鲜红。乡亲们深深懂得岁月静好非天成,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是多少的流血牺牲与负重前行换来的,村民们更懂得珍惜与传承。倪家营子的村民们正用根深蒂固的坚毅与勤劳,质朴与倔强诠释着寻常烟火既是最美。

这里人才辈出,精英涌现,干部群众撸袖振作,俯身实干,一马当先,头雁领、群雁飞,村民们正在高唱乡村振兴的“奋进曲”,用满蛋蛋的米袋子,沉甸甸菜篮子书写乡村振兴的“大文章。”用处处皆景、步步如画的乡村美景谱写“最美乡景”“最美乡愁”“最美乡情”。(高英)

编辑:刘  颖

审核:徐  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