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破瓶颈,激活发展新动能。坚持以改革思维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8万亩,配套智慧农业设施,玉米制种80%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40%基地实现机械化采收,每亩节本增效超500元。通过“田保姆超市”提供全流程托管服务,亩均节本600元,构建“固定收益+效益分红”长效机制,推动产业发展、群众致富、集体增收同频共振。全域布局促融合,构建产业新体系。以全链思维推动产业发展,建成玉米制种“五化”示范基地6300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1万亩,水资源利用率提升40%,发展红辣椒、葵花等特色订单农业2.1万亩。着力培育富锶白对虾、大闸蟹、无花果等特色产业,年产名优水产800吨,建成连片富锶无花果高标准日光温室21座,单棚产鲜果6000斤。累计培育236家新型经营主体,其中国家和省市县级示范社36家,逐步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闭环产业链。创新驱动延链条,拓展价值新空间。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打造“鸭暖乡品”区域公共品牌,完成5个绿色产品认证,注册暖泉同祥、鸿宾等特色商标。申报县列科技项目支持红辣椒品种改良,引进41个高辣度、耐储运品种,亩均增产15%、抗病率提高30%。同步推进张湾、古寨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育苗-种植-加工-销售-旅游”全产业链升级。建成红辣椒烘干、色选、包装生产线3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从45%提升至68%,闭环产业链日趋完善。(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