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产业发展”增后劲。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围绕发展壮大玉米制种、畜牧养殖、绿色蔬菜等产业集群,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田间地头、养殖场区、合作社,开展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畜禽防疫、科学饲养等“一对一”技术指导,带动形成31.8万亩制种玉米、35万头肉牛、16万亩蔬菜、1500吨水产品产业格局。“党建+乡村建设”强治理。坚持“建机制、强推进、重管理”,扎实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大力推行“四集中”模式,创建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镇3个、示范村47个、“和美乡村”6个。采取“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争比”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模式,通过农户“积分超市”兑换物品、美丽庭院推选、成效展播等撬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建成高质量“清洁村庄”63个,创建美丽宜居村庄10个。“党建+农村改革”激活力。持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整合农资、农机、农技等各类生产要素,促进粮食作物生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通过整合资金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开展运营管理,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实现农户节本、集体创收、产业增效发展目标,全县71个村村均集体收入突破40万元。“党建+人才培育”强支撑。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发展理念,以乡村人才振兴“十大行动”、人才培育“个十百千”行动为抓手,持续抓好农业专技人才、农村高技能人才、乡村工匠等各类农业领域人才培养培育,培育农村实用人才220余人、高级职称技术人才47人,积极为各类人才打造施展才华的平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刘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