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图书馆馆藏图书 阅读推荐)
新镀金时代
乌冬 著
今日的印度拥有世界蕞大规模且结构年轻的人口、发达的科技、日益庞大的中产消费群体和逐日膨胀的乐观野心,然而在沸腾的表现之下隐现着不可持续的危机:商业巨头垄断着经济成果,被落下的普通人无力改变贫穷且无望的生活。政治与商业的共生曾促成印度的经济奇迹,一度作为发展润滑剂的腐败,现在却侵蚀着本已锈迹斑斑的国家机器和每个人的生活。身为财经记者与政策分析师,詹姆斯·克拉布特里在担任《金融时报》驻孟买分社社长的5年间,长期跟踪和采访众多政商要人,从世界上蕞昂贵住宅的空中露台到贫困村庄尘土飞扬的大规模政治集会,全面呈现一个处在转型风口浪尖的分裂社会,以及它未来对整个世界的重要意义。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陶行知 著
本书是从陶行知先生诸多著作中精选出的经典的内容,将其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汇集成册,呈现给读者。陶行知重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是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升华。陶行知在书中所写的经典内容,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今天中国教育的改革有着巨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阅读本书,你能窥见陶行知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因此,这是一代教育大师向读者尽展心路历程的本好书。此外,书中还配以大量珍贵图片,让读者深刻感受陶行知先生的精彩人生。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杨素秋 著
“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在皮囊和灵魂之间我们选择灵魂”,青年学者杨素秋用坚守甚至抗争,建立一座“理想图书馆”,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陕西科技大学的文学副教授杨素秋在西安碑林区挂职,主持碑林区的图书馆建设。时间短(6个月),人手少(2个人),且要在有限的资金下最大限度地建设好这座区图书馆。最终,她用文人的坚守甚至抗争,守住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图书馆”。
一千亿种生活
(英) 蕾秋·乔伊斯 著
一年的最后十四天,仿佛一脚踏入奇异的平行宇宙。在这里,有一家弥漫着柠檬香气的店铺,里面摆满了形形色色的清洗用具。在这里,有一道莫名其妙的裂缝,从墙壁一直延伸到地面的瓷砖,宛如一张打哈欠的嘴。风从裂缝中穿过,似乎有一声小小的叹息,飘向了远方。在这里,一股变幻莫测的天气向机场移动,动物寄存站里塞了四只猎豹、一只来历不明的山羊、一头驴,还有一只乌龟,停摆的机场上演着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荒诞滑稽戏。在这里,雪花仿佛同时从地面升起,又从天空飘落;绵羊正与狐狸配对,耗子在跟虫儿起舞。一切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悄然交汇。你会发现,世界比现实更庞大;你会发现,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因为,你心里的那种感受,我心里也有。
感动大人的图画书
(日) 柳田邦男 著
“大人也要读图画书”,这是《绘本之力》作者之一柳田邦男多年的呼吁。柳田邦男通过讲述自己中年丧子的亲身经历和多年阅读图画书治愈心灵的经验,向读者展现图画书带给大人的力量:抚平伤痛、发现生活之美、找到真正的自己、与童年和孩子对话……读者还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份80余本、属于大人的图画书书单,让心灵在图画书阅读中再次丰盈。
山居杂忆
高诵芬 徐家祯 著
作者高诵芬出身名门,家族命运在历史中起落沉浮。她的回忆更像是历史尘埃落定后的闲谈。书中记录有上百人,她细细写下记忆里的食物、风俗习惯、长辈、师友、医生与面目鲜活的仆人。有一年四季的风俗,有出嫁的礼仪和制作的点心、糕饼与桂花糖,也有哄孩子入睡的故事……她写经历过的那些普通人的普通事,这些熙熙攘攘、承平风物,是“一个闺房小姐和家庭妇女眼中、历经半世纪的生活看到的世界”,更像一部生动的地方志。一个世纪的往事如过眼云烟,充满了人生悲凉和慨叹。这位大家闺秀记忆在温婉如水的文字中浸透心扉,令人彻夜心静。
帮我记住这世界
李霞 著
本书是一本介绍认知症的医学普及读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同时配以生动直观的漫画,从诊室、病房或各色生活场景切入,将32个真实案例娓娓道来,通俗易懂,不但使读者对认知症的起因、表现、诊断、治疗和照护等方面有更多了解,做到早知道、早治疗,更帮助大家从容看待每个人终将面临的老年。这是一本带给这个世界温暖、力量和希望的书,献给每一位认知症患者和关心他们的人。
启功说唐诗
启功著 柴剑虹整理 著
《启功说唐诗》以柴剑虹先生根据启功先生讲课笔记整理的内容为主,包括《启功说唐诗》(共四讲)、《启功选讲杜甫诗备课提纲》《论唐诗绝句》(八首)。增补版增加了启先生原收录于《汉语现象论丛》中的《古代诗歌骈文的语法问题》和《从单字的灵活性谈到旧体诗的修辞问题》两篇文章,以期展现出更多启先生关于诗歌艺术和诗歌写作的独到见解。本书插图保留了手写讲稿和部分图片,增加了启先生绘画、书法作品若干。启功先生学养深厚,对古典诗歌中的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本书所述内容深入浅出,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读起来也妙趣横生。
要把读书当回事
季羡林 著
本书为季羡林先生散文精选集,主要收录了季羡林一生的读书心得,以其求学读书的早年经历,展现了一代国学大师成就文化事业的精神积累过程,以及在浩淼书海中寻求真知的思想路径。作者将关于读书学习的真知灼见融入对往事平实动人的追忆之中,感怀故人旧事对其学术发展的影响,鼓励读者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看待学习和读书。同时品评国内外经典著作,整理读书方法和研学思路,给徘徊于书山之中的读者指明方向。
对镜
张莉 著
本书由“自我、困境、关系”三个与女性切身相关的维度入手,从鲁迅、丁玲、萧红、张爱玲、张洁、冯骥才、铁凝、王安忆、苏童、毕飞宇、迟子建、东西等多位名家作品里挑选出二十多个典型的文学形象,映照当今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生存。怎样做才是真正尊重女性?谁来定义女性美?何为女人的体面?怎样理解女性情谊和互相嫉妒?金钱能否真正衡量爱情?离婚就是被抛弃吗?母亲是否也会被孩子的期待绑架?……以文学为镜,可以跨越性别,连接历史,解释当下,今日女性的困惑可以在此书找到答案。
见笑集
黄永玉 著
黄永玉先生这一生,真正做到了明确地爱、真诚地喜欢、直接地厌恶。他乘着自己的小船划过众多深邃的河流,用双脚丈量过无数奇绝的高山,与那么多有趣的灵魂相伴而行,种种都可以在文字中寻到踪迹。现在,他将饱藏着自己近一个世纪生命体验的170余首诗篇完整呈现在读者面前。文风不拘一格,肆意洒脱,达观睿智,热忱坦诚。黄先生走过的路让我们相信,人无论在顺境、逆境还是绝境,都可以选择正直和善良。
最初的爱,最后的故事
(英)奥利弗·萨克斯 著
作为脑科学界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奥利弗·萨克斯一直以其极富人文色彩的医学故事写作而享誉全球,他记录下病态背后的一系列奇异大脑与独立个体,被誉为“医学界的一千零一夜”。但不同于他过往的作品,本书是萨克斯在临终前回望人生,写给青春与记忆、身体与疾病、大脑与科学的最后一封情书。他写到了自己从小对博物馆、图书馆的喜爱,对乌贼、蕨类植物的痴迷;同时以一贯细腻、精确和极富人文关怀的笔触,讲述了阿尔茨海默病、图雷特综合征、躁郁症等疾病的动人病例;并在大限将至之际,对纸书阅读、电子产品迷恋症、摄影技术乃至外星生命都做了精彩的思考。
圈外编辑
(日)都筑响一 著
捕捉主流之外的怪诞景色,挖掘日常而不平常的人间故事,当代日本极具独立精神的自由编辑都筑响一,从杂志记者到做书编辑,他拒绝乏味,打碎常规,只做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怪招迭出,特立独行。“白费功夫的编辑会议”“不要跟同行喝酒”“就算碰不到也要伸手”“不把东京放在眼里”……毒舌且有冲击力的文笔背后是对人间的温暖观察。这本书是一趟出人意料的奇异阅读之旅,更是一段洒脱、真实、痛快的编辑传奇。
兰波评传
(法)伊夫·博纳富瓦 著
本书不仅是见解独到、风格别具的兰波传记,更是属于兰波的精神现象学。全书共分八章,细致剖白兰波作为诗人的生涯,深情呈现兰波精神活动的轨迹。正如作者在开篇所提示的那样,“为了理解兰波,让我们阅读兰波吧——将他的声音从混杂的诸多声音中分离出来。不用去远方、不用去别处寻找兰波亲口对我们说的话。鲜有作家像他一样如此热忱地认识自我、定义自我——想要通过认识自我来改变自身,成为另一个人。因此,让我们严肃地对待这最为严肃的追求。我建议我们去找回一种声音——识破它的意愿,重现它的腔调,尤其是这些激荡,这无从模仿的纯洁,这些胜利,这些破碎。”
历史的面孔
徐涛 著
在我们经历的历史通识教育中,给与浓墨重彩描写的都是一线历史大咖,其实还有很多重要人物,他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关键的是,他们有着寻常人的选择,普通人的烦恼,他们的求学进取、儿女情长、人生选择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加贴合实际的启发。考研政治名师徐涛选择了9个近代历史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曾是历史新浪潮中入海的一滴滴水,他们也曾在教科书中被简化成零碎的知识点,在这本书中,这些人物的面孔逐渐变得清晰。现代社会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要求我们有强大的决策能力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没有什么“做人的道理”能够比一段鲜活的人生经历更能带给人思考和启发的。一起琢磨人物成败背后的底层逻辑,体会历史中的别样人生,感受考点之外的温度。
编辑:范 琴
初审:崔建华
终审:宋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