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图书馆馆藏图书 阅读推荐)
第一次遇见马可·波罗
马晓林 著
本书是中青年元史专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马晓林对马可·波罗中国之行的最新解读,以独具全球视野的原创力,有理有据又有趣地勾勒了马可·波罗的传奇人生。开始于1271年的中国之行,是马可·波罗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这位传奇探险家,以其不凡的旅程和深刻的洞察,成为中西文明互鉴的璀璨星辰。这段长达二十四年的旅程,是马可·波罗留给世人的一笔丰厚遗产。如今,他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人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重走马可·波罗之路。
90岁,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莉西亚·菲尔茨 / 埃马努埃莱·乌萨伊 著
本书记录了主角莉西亚的一生。她出生于1930年,在经厉了贫困、战争后,又因与众不同而被视作异类,但这些都无法让她低头,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如今,莉西亚成为了网络红人,在意大利很有影响力。虽然她己经90岁了,但她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总是能够微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喜欢自己,即使有皱纹。她要做的事大多,没有时间悲伤!全书充满了爱的流淌,让读者在温婉的日子中体验平凡人的快乐和悲伤。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著
本书成稿于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受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最初为中国哲学史课程讲稿。在20多万字的篇幅里,冯友兰先生以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主要哲学家及主要流派的变迁和发展为主线,简要梳理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并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智慧等方面的理解。是迄今为止西方人了解、研究中国哲学的书,是世界各地许多大学教授中国哲学课程的教材。
诗的九重门
简·赫斯菲尔德 著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简•赫斯菲尔德第一部诗学散文集,也是其代表作之一。从诗的创作源泉——心灵开始,讲心流,讲心灵的专注,由此探讨一种如何充分表达自我,同时又开放包容、让自我融入万物、融、写作与生命阈限等八个不同侧面,共同构成通往诗歌殿堂的九重门,进而进入诗歌的心灵世界。
法律的悖论
罗翔 著
通过深入分析法律中14类经典的对向案件,罗翔在书中巧妙地辨析了法律中的盲区,揭示了法治的核心,并引导读者探讨和思考法律中的悖论。《法律的悖论》不仅将深深吸引那些对法律领域充满热情的人,也会为广大读者带来全新的思考方式。这本书不仅是法律知识的丰富之源,更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接纳多元观点的重要工具。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肯尼斯·斯坦利 /乔尔·雷曼 著
两位作者持续多年扎根人工智能前沿领域,这本书是他们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蹦出的意外火花。因为这一全新发现并不是直接回馈于他们本身所处的人工智能领域,而是“无心插柳”收获了对人类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的全新颠覆。这一研究打破了人类世界延续多年、难以撼动的、依靠目标和计划成事的文化基因,真正开启了人类伟大创新的惊喜之旅。他们在学校、TED、科研论坛等场合公开演讲,让这一新思维方式影响并激励了许多人。他们自身也凭借写入本书的“寻宝者思维”“踏脚石模型”“新奇性探索”等具体思维方法,在人工智能研发领域取得了飞跃式的突破和进展,产生了一系列惠及人类的伟大创造。
孤勇
刘江华 著
与现有左宗棠的传记不同,本书稿有如下特点:订正史实,根据清宫档案,考证传主不少传闻的真伪。拓展视野,花较多笔墨介绍左宗棠的性格兴趣、学问修养、家庭经济情况如收入与支出以及家庭成员如妻室、儿孙等情况。不虚美、不饰过、不掩恶,写出左宗棠的性格局限、个人情感等特性。浓墨重彩介绍收复新疆的过程,展示其维护统一的巨大决心与艰辛历程。设立专门章节介绍左宗棠建设、治理西北的具体举措,如大兴文教事业、大力植树造林、造桥修路等。总体而言,本书稿史料丰富,写作严谨,考证精当,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此外,本书行文流畅易懂,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左宗棠形象,丰富公众对左宗棠的认识与了解。
吃着吃着就老了
陈晓卿 著
一部吃透人生的随笔集,一本掏心掏肺掏胎记的诚意之作。从十七岁出门远行,进京上学,到误打误撞成为一个美食纪录片导演,再到后来成为全国闻名的吃货,漫漫人生路,每个阶段都有与食物相关的记忆。年少时候,好吃是六毛钱的缸贴子,邻居家的西瓜酱,第一次下馆子时把嘴巴烫出泡的萧县羊肉汤,这些是刻在基因里的叫乡愁的东西。一个外地务工人员的北京记忆,是难过时府右街的延吉冷面,寒夜里24小时的马华,以及人手一把肉串,喝着工业啤酒,聊着维特根斯坦的岁月。食物,连接着故乡与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在“吃”里找到归属。美食并不小众,它藏在大多数人的一日三餐里。说到底,于勒叔叔的生蚝和父亲病榻前的萝卜丝汆丸子并没有本质区别——你吃到的,就是最好的。
大变局
谌旭彬 著
在1861-1911这五十年里,有许多历史人物值得关注和研究,如缺乏理政常识的太后、连汉献帝都不如的光绪、被逐离政坛的恭亲王等权谋与争斗不绝如缕的清廷高层;还有深埋改革主张的冯桂芬、选择性“开眼看世界”的斌椿、时代的出局者徐继畬、身陷教案的曾国藩等有挣扎但又怯懦的官僚士大夫;同时也有挑战君权神圣的严复、要做陈涉的官二代谭嗣同等图变图强的有识之士;也有在天下观与国家观的碰撞时,作为惨淡时代中流砥柱,但又困于传统礼教之中难以自拔的乡绅;以及生活本就已经支离破碎、濒临崩溃的底层民众。
明亮的夜晚
崔恩荣 著
和丈夫离婚后,三十一岁的我独自来到海边小城熙岭,却在那里邂逅多年未见的祖母。尴尬和沉默之后,孤独的心一点点靠近,我和祖母成为相互倾吐心声的朋友。在祖母家老屋的旧相册里,我发现一位和我长相非常相似的女子,依偎在少女时代的祖母身旁。一个个鲜活的面孔逐渐从一张张黑白相片中,从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中,从久远的回忆里,穿过女人生如飘萍、命如草芥的时代,走到我面前。经过曾祖母、祖母和母亲,来到我身边的故事,她们的人生在我的眼前重现。现在的我能够触及她们吗?正如过去无数的我组成了现在的我,现在的我也能见到过去的无数个我吗?
星空与半棵树
陈彦 著
在地球这颗宇宙微尘上,一个大雪之夜,猫头鹰一声接着一声的鸣叫提醒着村庄的人们即将发生巨变,坐落在秦岭大山深处的北斗镇北斗村,一棵长在两家地畔子中间的百年老树被偷,旋即引发数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斗转星移,人事更替,半棵树事件滚雪球一样,将各色人物、多个家庭、众多事件牵连其中,揭开了十余年间基层社会的复杂面相,广涉乡村具体的山川地貌、人情物理、众生万象,以及经济形态和文化观念等丰富复杂的内容,展示出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进而以中国式的审美表达方式表征人与自然这一现时代人类的共同命题,形成了这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生态主义和荒诞主义多重合奏的磅礴交响史诗。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马修·沃克 著
作为一名杰出的神经科学家,沃克对生物的睡眠行为充满好奇,这促使他成了睡眠研究方面的专家。本书中,他总结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睡眠研究成果,以及前沿的科学突破,告诉我们睡眠的运行机制、睡眠不足的坏处、睡眠与做梦的有益功能,以及睡眠对专业人士个人能力提升的惊人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情商智商、记忆力、运动力、学习力、生产力、创造力、吸引力,甚至食欲,这些让日间生活丰富多彩的能力,原来都与夜间那场睡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你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充足的睡眠了吧。打开这本书,看平凡的睡眠如何带来非凡的生命能量,顶尖科学对于睡眠的所有了解及如何睡好觉的诀窍都将在这部关于睡眠的“百科全书”中逐一揭晓。
动物寻古
袁靖 著
第19届文津奖社科类获奖图书。十二生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经典体现。这十二种生肖动物中,除了龙是虚构的,其余均在考古遗址中有所发现。本书从动物考古学家的视角,分析各大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以及各种反映动物形象的青铜器、陶器、画像砖石、绘画,再结合相关的文字记载,还原生肖动物的起源、驯化,以及它们在华夏民族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仔细讲述了华夏民族与动物自新石器时代起,同行至今发生的种种有趣故事。
当我们看星星时,我们看到了什么
凯尔茜·奥赛德 著
花些时间,凝望夜空,就像古人做过的那样,这能激发你无限的好奇心。本书将带你踏上一段夜空之旅,巡礼我们太阳系里能见到的、最亮的一些天体及其组合:星座、月亮、行星、彗星等;也涉及一小部分不为人熟知的天文现象,诸如系外行星和深空。你将了解仍被天文学家使用的古老名字及相关的神话故事,探索星星背后蕴藏的基本科学原理。本书以独特的深蓝底笔调,把人们一直挂在嘴边的各种星座在“天空中”画了出来,生动准确,神秘诱人。适合青少年读者和对天文观察有兴趣的成年人自主阅读。
太白金星有点烦
马伯庸 著
这是每一个成年人应该重读的西游故事。太白金星李长庚最近有点烦。天庭和西天联合推出了“西天取经”的重大项目,他受命策划九九八十一难,确保项目无虞。老神仙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中,谁知天大的麻烦才刚刚开始……都说神仙要“超脱因果,太上忘情”,都说不要在职场里动感情,太白金星却说,“很多人间执念我们无法理解,但不代表那些痛苦就不存在。”即使得了“仙”“佛”之号,依旧抛不下一个人字,有人,就有抛不下的牵挂、因果与苦乐得失。打碎无意义的追逐,才是真的得道。
编辑:范 琴
初审:崔建华
终审:宋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