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图书馆馆藏图书 阅读推荐)
《生活在别处》
作者:[法] 米兰·昆德拉
《生活在别处》是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代表作,曾获美第奇奖。”生活在别处”是法国诗人兰波的一句名言,在一个充满憧憬的年轻人眼里,真正的生活不在身边,而永远在别处。本书主人公雅罗米尔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中长大,敏感、柔弱、羞怯,母亲照料他的一切,永远把他当孩子对待。对他来说,脱离母亲的管辖,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生活在别处”成了他的成长信条。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作者:史铁生,汪曾祺等
这是一本关于对人世间眷恋的散文集子。本书收录史铁生、汪曾祺、梁实秋、季羡林、丰子恺、林徽因、徐志摩、余光中、郁达夫、周树人、老舍、郑振铎、朱自清十三位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作家们在书中谈论亲情、友谊、久别的故乡、逝去的时光,或直击主题,或慢慢铺叙。在他们的文字里,无一不彰显着对生命、对岁月绵密的体悟与眷恋。他们与读者真诚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真实感受与感悟。
《中国美术五千年》
作者:杨琪
作者杨琪教授研究中西方艺术史多年,致力于向大众普及艺术之美,本书深入浅出,是写给大众的美术通识读本,可作为学习中国美术史的入门课。本书按照时间线,讲述中国美术的风格演变、技法沿革、题材变迁,解析历代作品中蕴含的中国人独特的精神追求: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中看见对天人和谐的祈盼,从商周青铜器中看见对礼乐制度的坚守,从敦煌壁画中看见慈悲天下的佛家精神,从山水画中看见寄情高远的文人情怀……美术里的中国,既淡雅、悠远,又庄严、宏伟。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
作者:[德] 亚历山大·库格施塔特
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从来都是一对紧密相联的灵魂伴侣,它们每时每刻都在互相影响,共同进退。请倾听它们的需求、用心照顾好这对伴侣,我们的身心才能和谐健康。本书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讨身体与心理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部分讲述心理问题和躯体症状之间的联系,第三部分则进一步说明如果患上心身疾病,该如何自我缓解,后一部分将告诉读者如何寻求医生的帮助。书中丰富的临床咨询案例和实用的治疗方法,能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心身障碍的根源,也希望让读过此书的患者不再感到困扰,及时找到合适自己的诊疗方案。
《要把读书当回事》
作者:季羡林
本书为季羡林先生散文精选集,主要收录了季羡林一生的读书心得,以其求学读书的早年经历,展现了一代国学大师成就文化事业的精神积累过程,以及在浩淼书海中寻求真知的思想路径。作者将关于读书学习的真知灼见融入对往事平实动人的追忆之中,感怀故人旧事对其学术发展的影响,鼓励读者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看待学习和读书。同时品评国内外经典著作,整理读书方法和研学思路,给徘徊于书山之中的读者指明方向。
《对镜》
作者:张莉
本书由“自我、困境、关系”三个与女性切身相关的维度入手,从鲁迅、丁玲、萧红、张爱玲、张洁、冯骥才、铁凝、王安忆、苏童、毕飞宇、迟子建、东西等多位名家作品里挑选出二十多个典型的文学形象,映照当今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生存。怎样做才是真正尊重女性?谁来定义女性美?何为女人的体面?怎样理解女性情谊和互相嫉妒?金钱能否真正衡量爱情?离婚就是被抛弃吗?母亲是否也会被孩子的期待绑架?……以文学为镜,可以跨越性别,连接历史,解释当下,今日女性的困惑可以在此书找到答案。
《见笑集》
作者:黄永玉
黄永玉先生这一生,真正做到了明确地爱、真诚地喜欢、直接地厌恶。他乘着自己的小船划过众多深邃的河流,用双脚丈量过无数奇绝的高山,与那么多有趣的灵魂相伴而行,种种都可以在文字中寻到踪迹。现在,他将饱藏着自己近一个世纪生命体验的170余首诗篇完整呈现在读者面前。文风不拘一格,肆意洒脱,达观睿智,热忱坦诚。黄先生走过的路让我们相信,人无论在顺境、逆境还是绝境,都可以选择正直和善良。
《杨绛散文》
作者:杨绛
杨绛是著名的翻译家和小说家、文学评论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此次出版的《杨绛散文》收入杨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和文艺性的随笔作品共18篇。杨绛的散文多采用白描手法,或追忆往事,或记述亲友及个人的生活经历,用真的生活做底子,习惯“让事实说话”,不多发议论和抒情。她散文创作的功夫主要在剪裁上,“笔则笔,削则削”,没有丝毫堆砌修饰的成分,一切都是均匀的,这就尤其难得。读者可以通过杨绛散文的创作,进一步了解作家的内心世界以及她所历经的历史时代的特有面貌。
《醉花窗医案白话讲记》
作者:孙洪彪 杨伦
《醉花窗医案》是清末医家王堉的一部行医笔记。原著者将自己多年救死扶伤的案例择其要者记述下来,叙事首尾完备,文笔简达晓畅,辨证论治规范,处方用药简练,兼具医学与文学的双重价值。为便于读者更好地阅读原著,本书采用白话译文的形式对原文做了细致讲解,另外还对原文中的生僻字、中医术语、古代文化名词进行了重点注释,以便读者研习原著时有所依据。
《深度看见》
作者:[美] 米尔顿·艾瑞克森 / [美] 史德奈·罗森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催眠有着诸多误解,以为那不过是借助道具做出的花哨表演。实际上,催眠是门严肃的科学,它是心理学体系的重要构成,并以对潜意识前所未有的深度挖掘,被广泛运用到各大心理学流派中。在催眠领域,云集着众多天才心理学大师,而其中最耀眼的名字,必然是米尔顿·艾瑞克森。作为现代催眠之父,这本书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艾瑞克森进行催眠的完整过程,不仅包含众多真实案例,更有他对于催眠及潜意识所总结出的珍贵经验,是了解催眠和潜意识领域的书目。本书由艾瑞克森的学生、同事兼朋友罗森撰稿,书中也包含了他对艾瑞克森传奇催眠方式的独到解读。
编辑:王婧
初审:崔建华
终审:宋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