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图书馆馆藏图书 阅读推荐)
《翦商》
作者:李硕
本书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从距今四千年前夏朝(二里头文化)的出现,到三千年前商朝的灭亡、西周建立,时间跨度一千余年。本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古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使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知。
《生命的重建》
作者:(美)露易丝·海
《生命的重建》是世界级畅销心理励志书。被全世界读者誉为人类身心健康的福音书。作者露易丝·海是国际知名的心灵导师,她帮助千千万万的人重塑了健康状态,提升了生命质量,被世界各地的媒体亲切地称为“最接近圣人的人”。她在书中为我们揭示了追求身心和谐的心理模式,从而开辟了重建和谐生命的完美道路。跟随现代人的心灵导师露易丝·海,一起穿越生命痛苦与孤独,解放你的心灵,找到生命的价值,给自己一次重建美好人生的机会。
《本巴》
作者:刘亮程
第11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沉醉在七七四十九天青春欢宴里的江格尔,接到远方哈日王的挑战,少儿英雄洪古尔只身出征。不愿出生的赫兰,为营救哥哥洪古尔被迫降生人世,用从母腹带来的搬家家游戏,让草原上所有的大人在游戏中变成孩子,终又回到母腹。不愿长大的洪古尔为寻找失踪的弟弟,用捉迷藏游戏让草原上的一半人藏起来,另一半去寻找。而在母腹中掌管拉玛国的哈日王,用做梦梦游戏让这一切成为他的梦,又在梦中让人们看见那个真实世界的本巴缔造者:史诗说唱者齐。起初,这些人物只有名字,后来在风雪夜里,在一个个篝火旁的故事里,他们被讲活,有了灵魂。
《千里江山图》
作者:孙甘露
第11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千里江山图》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打捞出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事件,用文学的方式去想象和呈现它的过程。作者捏土为骨,化泥为肉,将散落于历史尘埃中的理想主义者,重新聚起他们的精神和血肉,于焦灼乱世中躬身入局。他们是父亲,是爱人,是兄弟,他们在漆黑的夜里开始一段深不可测的航程。孤寂的至暗时刻,一个人看到什么,愿意看到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燕食记》
作者:葛亮
岭南百年老字号同钦楼盛传将在年底结业。一帮老伙计力挽狂澜,盘下店面。同钦楼已退休的主厨荣贻生师傅,道出个中缘由……小说沿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见证辛亥革命以来,粤港经历的时代风云兴变。笔触深入近代岭南的聚散流徙,从商贾政客、革命志士、钟鼎之族、行会巨头等传奇人物到市井民生,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
《阅读、游历和爱情》
作者:梁永安
为什么我们活得那么累?为什么我们越来越茫然?为什么我们甚至开始不知道“我是谁”?我们被指责内卷,又被指责躺平;我们被贩卖孤独,又被推销爱情;我们被推向对立,又被斥为无情……有人问,这代年轻人怎么了?可是,我们也想问,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生活?梁永安老师从阅读、游历、爱情、工作、女性、自我、修养、孤独、人格、社交等15个主题切入当下青年群体的时代症候,期望与青年人一起突破对问题的单一认知,体会到生活的无限可能与多元价值。
《正是橙黄橘绿时》
作者:肖复兴
这部作品是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的散文集,一本写透人间烟火、内心迷茫、如何过好每一天的自省之书。收录了59篇肖复兴不同时期创作的经典散文作品,其内容涵盖作者对旧人旧事的回忆、对音乐的理解和赏析,以及日常生活中、旅游途中的所见所感。细腻的文字、真诚的表达,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肖复兴的内心世界,使我们不禁感叹于作者的博学多闻,同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质朴的情感。特别收录了17篇肖复兴未发表散文,记录疫情下对生活的所思所感。越是无常的时刻,越能感受到亲情、友情这些人间朴素情感的可贵,唯有真心、真情能抵御世间一切不安。
《总有喜鹊待人来》
作者:李汉荣
本书为李汉荣散文作品精选集。作者以如诗一样富于韵致的语言、孩童一般充满灵性的想象,追忆了曾经养育过他的田园村庄,那是一个还未曾被现代文明打扰的桃花源一样的小世界,母性的崇高、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渐行渐远的乡土中国气息在那个淳朴的小世界里熠熠生辉。他对过度的物质主义持批判态度,但又不拒绝、不抱怨当下,他将深妙的悟性藏于文字背后,妄图将读者的情思引入生活和时间的后院,引导我们去发现,在喧嚣、浮躁的背后,世界还有一些宁静的角落,可以供我们诗意地栖息。我们应怀抱美好,静待喜鹊飞临的那一刻。
《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作者:汪曾祺
如何过好每一天?过出圆满自在的一生?本书为汪曾祺散文作品精选集,从生活的五个不同侧面反映汪曾祺的快意人生:读一本好书,吃一顿好饭,看一片好风光,认识一些草木虫鱼,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平凡的我们顿觉行走在喧嚣红尘,虽然有疲疲累累,却更有生活的千般可爱,万种风情。一草一木,一食一味,人间值得。
《雪山大地》
作者:杨志军
第11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山始终以母性的伟大力量滋养着大地上的生灵。生于斯长于斯的作家杨志军,深情回望父亲母亲与几代草原建设者的艰辛探索足迹,书写着高海拔地区的时代巨变与草原牧人的精神心路。小说既有强烈的面对草原问题的忧患意识,更有在真实反映草原人民解决问题、建设新草原的文字里难掩的激情和乐观。诗性的语言形成独具个性的叙事风格,作品既真实呈现草原生活的严酷,又具盎然的诗意。
编辑:王婧
初审:崔建华
终审:宋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