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培育壮大玉米制种产业规模 聚力打造现代种业发展高地
近年来,临泽县把玉米制种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聚力打造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全县玉米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左右,年产种量1.5亿公斤,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制种基地建设水平、种子加工能力、种子质量标准和育种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基地智能化程度大幅跃升。“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建(改造提升)智能化管控的高标准制种基地3.55万亩,带动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38万亩,其中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27.99万亩,高标准智能化制种示范基地2.5万亩,示范基地较传统基地亩均节水40%、节肥30%、亩均节省劳动力3个。制种基地耕地条件大幅度提升,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制种基地格局。玉米制种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0%,田间管理标准化水平达100%。
种子加工能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累计建成现代化玉米种子加工中心11座、加工生产线24条,新增种子加工能力10万吨,推动全县玉米种子初加工能力突破30万吨,较2020年提升产能10万吨,小包装加工能力突破1.5亿公斤,较2020年提升0.5亿公斤,终端小包装加工成品率达到当年种子总产量的56.2%,种子加工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到85%,带动全县累计建成25座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形成了“15条果穗烘干线+15条籽粒烘干线+50条小包装线”的种子加工产能矩阵。
种子质量保障及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建成临泽县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监管服务平台,形成了“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追溯”的闭环管理体系。同时,建成恒温恒湿种子标准样品库1座、种子检验流程管理系统1套,拥有各类检验检测设备400余台,年均检测种子样品达3000份以上,为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种子生产备案率达100%,基地监管覆盖率达100%。
种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以科技赋能推进种子质量检验,开发完成种子质量检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种子质量检验从接收样品到出具检测报告全流程无纸化处理;创新在全省率先推进田间抽检和监督抽检二维码“一码通”制度,切实提高现场抽检和监督抽检质量效率,减轻质量抽检劳动强度,制种田和企业初加工种子抽检率由2020年的30%提高到2024年的品种、企业全覆盖,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从98.2%提升至99.6%。玉米种子发芽率、纯度、净度分别达到95%、98%、99.5%,分别高于国家标准2个、1个、0.5个百分点。
品种培育步伐不断加快。通过开展亲本种子套袋提纯、新育成品种生产性状研究、审定后的品种试验试制等工作,“十四五”期间建成新品种研发和抗性鉴定亲本繁育基地1000亩,累计培育新品种51个【国审品种24个,省审27个】,为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产业繁育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联农惠农作用更加凸显。通过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玉米制种基地亩均效益由2021年的3300元增加到2024年的4000元,年均净增约233元。土地流转亩均流转费由2021年的600元提高到1000元,年均净增133元。全县玉米制种全产业链产值由2021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30.65亿元,累计增加12.65亿元,年均增长23.4%。税收由2021年的1291.68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4587.63万元,累计增加税收2119.62万元,年均增长55%,产值和税收实现“双翻番”。(邢凯、袁金海)
编辑:史雪婷
审核:贾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