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总工会:深耕职工书屋建设 打造“精神粮仓”与“成长充电站”
“以前下班后总觉得没地方去,现在职工书屋里有书看、有茶喝,还能在休憩之余和同事面对面交流,日子充实多了!”近日,在易事特(张掖)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职工书屋,刚参加完“读书分享会”的企业职工方亚红笑着说。这是县总工会深耕职工书屋建设,打造服务职工“精神粮仓”与“成长充电站”的生动缩影。
临泽县总工会经过持续数年的精心打造和创新升级,一间间遍布工厂车间、社区楼宇的职工书屋,已从单纯的图书借阅点,升级为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粮仓”“成长充电站”,让书屋从“有”向“优”升级,成为覆盖广、功能全、受欢迎的职工“精神家园”。
阵地织网,书香触手可及。优质的阅读空间是滋养职工精神世界的沃土。为此,县总工会科学规划、加大奖补,着力构建覆盖面广、便捷可达的职工书屋网络体系。依托县工人文化宫的核心引领,书屋建设向企业、向社区、向职工身边不断延伸。2023年,县总工会牵头建成24小时职工书屋,内部安装了自助借还办证机、电子阅读设备以及门禁管理等智能化设施。鸭暖镇总工会、蓼泉镇总工会、平川镇总工会根据集镇职工人数集中、但场地有限的实际,建成共享职工书屋,进一步延伸了阅读服务的触角。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规范化职工书屋示范点69个,覆盖了重点骨干企业、主要行政事业单位和社区,初步形成了职工“15分钟品质阅读圈”。走进这些书屋,窗明几净,环境雅致,书架排列整齐有序,阅读桌椅舒适温馨,绿植点缀其间,为职工营造了远离喧嚣、静心阅读的“一方净土”。让书屋从“有没有”向“优不优”的跨越,为职工精神家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理根基。
好书为媒,需求一呼即应。书屋的生命力在于藏书的质量与吸引力。县总工会突破传统购书模式,推出“职工点单、工会配菜、县总奖补”的精准服务机制。各基层工会广泛征集职工阅读意愿,形成详实的“需求清单”,据此精心选购图书,确保新书上架与职工需求高度契合。近年来,书屋藏书结构显著优化,技术技能、前沿科技、管理创新、心理健康、文学经典、本地文化等类别图书比例大幅提升,总量已突破12万册。仅过去一年,图书流通量就超过2万册,职工年均借阅量显著增长,阅读热情持续高涨。
功能拓展,增添赋能活动。“我们致力推动职工书屋实现从‘单一借阅’向‘多元赋能’的转变。”县总工会负责人介绍道。如今,遍布全县的职工书屋,已不仅仅是安静读书的角落,更成为技能提升的课堂、思想碰撞的沙龙、兴趣培养的乐园。技能加油站:基层工会依托书屋空间和资源,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技术讲座、“名师带徒”交流活动。书屋内的技术类书籍成为一线工人解决难题、钻研创新的“案头宝典”。思想交流场:“悦读会”“读书沙龙”“经典诵读”等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职工们围绕一本书、一个主题,分享感悟,启迪智慧,在交流中深化理解,凝聚共识。文化栖息地:书画兴趣小组、写作工坊、亲子阅读时光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据统计,过去半年,全县各级工会依托职工书屋阵地,共组织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技能培训、文化交流活动近92场次,参与职工3200人。书屋已经成为职工提升自我、连接彼此、涵养心灵的综合性成长平台。
书香润心,滋养万众心灵。职工书屋的建设成果,最终体现在广大职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成长进步上。在绿洲食品有限公司职工书屋内,退休返聘老职工郭永平是常客。她说:“以前下班后总觉得无所事事。自从厂里建了这个书屋,特别是技术书籍很全,我常来找资料,感觉又找回了钻研技术的劲头,还给年轻工友们解答了不少技术问题,特别有成就感。”书屋让她“退而不休”,持续发光发热。90后建筑技工汪如彬的经历则是书屋赋能职业成长的生动写照。工作之初,他深感知识储备不足。隆泰房地产公司的职工书屋成了他下班后的“第二课堂”,“那本《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我翻了好多遍,结合线上课程反复琢磨练习。”去年,他成功考取了中级技工资格证书,并因技术过硬被提拔为班组长,“书屋就是我职业进步的阶梯!”
这些鲜活的个体故事,是临泽县各级工会深耕职工书屋建设结出的丰硕果实。书屋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职工的求知之路;如同一个个加油站,为职工的职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如同温馨的家园,安放着职工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往。
如今,走进遍布临泽县的职工书屋,随处可见阅读学习、交流探讨的身影。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职工书屋建设,引入数字阅读系统,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书屋,让“精神粮仓”更丰实、“成长充电站”更高效,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职工动能”。(临泽县总工会靳泽阳)
编辑:赵 棠
审核:李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