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民生福祉 兜牢民生底线——五年来临泽县民政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过去五年,临泽县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和上级民政部门工作要求,紧盯薄弱环节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主动服务大局、聚力增进民生福祉,突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推动临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提质增效。
深化社会救助改革
在兜底保障中展现民政作为
县民政局始终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更精准、更暖心的兜底举措,推进社会救助稳步提质增效。
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积极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五年来,累计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3.3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577元和每人每月396元提高到每人每月700元和每人每月483元,分别增长21.3%和22%,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随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升。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配备协理员77人,将“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与“主动发现+自主申报”相结合,动态监测1600余低收入人口,推送预警信息370余条,将1.2万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实现困难群众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实现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居住地申办,“非户籍地”城乡低保纳入280户785人、临时救助45人次41.14万元。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全面建立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累计救助3.86万人次。推行“资金+物资+服务”救助模式,筹集资金430万元,用于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四个一”服务和发放冬夏物资,实现从“供给型救助”向“需求型救助”的转变。2024年4月,县民政局被省人社厅、民政厅表彰为全省社会救助先进集体。
结对关爱行动深入实施。组织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关爱对象家中开展联系交流7666人次,走访探视5414人次,落实政策3988件,帮助解决困难382个,帮办实事808件,慰问物资28.56万元。发起“爱心助农·公益扶困”爱心蔬菜捐赠活动和“结对帮扶·爱心临泽”募捐项目,筹集爱心资金1.2万元、发放爱心蔬菜包2.85万元,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帮扶特殊困难群体良好氛围。
构建“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在统筹协调中增进民生福祉
县民政局聚焦“一老一小”多元化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和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关爱服务政策措施,更好满足“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新期待。
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持续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农村养老服务,不断提高机构养老服务能力,加快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老年助餐服务、高龄老人津贴等政策创制。五年来,投入资金1629万元,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目前,全县已建设养老机构3家、养老床位303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达80%。建成运营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个、村互助幸福苑11个,改造提升日间照料中心22个。围绕老年人家庭实际需求,实施居家智能化、适老化改造,提供“菜单式”“可定制”的“5+X”项居家养老服务,年均服务3万余人次,配置智能化、适老化设备3415件,设置家庭养老床位143张,惠及老年人家庭1300多户。实施老年助餐服务市级示范县创建,建成5个社区敬老爱心餐厅,享受老年助餐补贴2.62万人次。连续四年将“高龄、独居老人安装“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列为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筹资285万元累计安装1400户,依托临泽县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安全提醒、精神慰藉、关爱问候等智慧服务,有效保障老人居家安全。
儿童关爱保护稳步推进。构建家庭、学校、司法、网络、政府、社会“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7名镇儿童督导员和77名村(社区)儿童主任职责,建立随机走访排查、委托照护、监护机制,形成县、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关爱保护体系,11名散居孤儿和85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382名农村留守儿童和733名困境儿童纳入政府关爱保护范围。实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健全完善主动发现识别机制、数据比对核查机制、部门联动监督机制、兜底监护救助保护机制,提升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和“福彩圆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项目,落实教育资助27人21万元。
规范专项管理服务
在提质增效中满足人民期待
县民政局不断提升专项民生服务和管理能力水平,持续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婚俗改革工作不断深化。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建成婚姻登记颁证大厅,设立“汇聚幸福·和合之家”婚姻辅导室,推行网上预约登记、“省内通办”、免费颁证、婚姻家庭辅导等服务,婚姻登记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推进婚姻历史档案电子化工作,累计完成婚姻历史档案电子化近4万件。创新探索婚俗改革,连续5年在红桥庄园举办“浪漫七夕·相约红桥”集体婚礼,“单车婚礼”“公交婚车”简约婚俗新时尚逐步形成,引领正确婚姻家庭价值取向,涌现出板桥镇“零彩礼嫁两女”的好典型。
殡葬管理工作全面加强。深入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和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促进殡葬行业健康发展。投资664万元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积极推行火葬,建成火化车间及附属设施,改造殡仪馆骨灰堂,实施殡仪馆明厨亮灶工程和公益性公墓区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建成骨灰安葬生态墓130座。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等传统祭祀节点,积极倡导殡葬文明新风,破除丧葬陈规陋习。
残疾人服务保障精准落实。落地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数据核查比对和动态管理机制,五年来,为3548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资金1515.04万元,并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卫生清洁、送医送药等照护服务1700多人次。实施“福彩助残”“巩固脱贫攻坚博爱助残”等项目,为60名困难残疾人配置矫形器、假肢、助行器等康复辅助器具,减免检查及手术费用40多万元,助力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持续推进救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发挥社会力量作用
在改革发展中彰显民政担当
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加快发展公益慈善力量,审慎推进区划地名管理,推进高效能治理在基层扎牢根、见实效。
社会组织管理全面优化。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落实好党建“六同步”要求,持续提高社会组织“两个覆盖”质量。通过政府购买、孵化培育等多种方式加快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目前,全县登记社会组织165家,完成A级商会等级评定2家。持续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业协会商会领域“我为企业减负担”及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清理整治四项工作,为186家企业减免会费26.2万元,注销登记60家,激活7家,净化了社会组织生态空间。大力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捐资助学、扶危助困、重病救助、安老助孤等志愿帮扶活动400多场次。
慈善事业焕发生机活力。充分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开展“中华慈善日”系列活动,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和参与慈善活动。五年来,全县接受捐赠140多万元。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开展“爱心临泽·圆康复梦”“爱的图书馆”“微笑1+1”“关爱雏鹰·相伴成长”“生命之光·大病救助”等公益项目20余项,发放物资429.88万元,约5.2万人受益。组织疫情防控、义务植树、暖冬行动、爱心义剪、旧物互换等志愿服务活动90多场次。组织干部群众向积石山县地震灾区捐款捐物121.4万元。发起贾家墩互助幸福院等慈善项目13个,募集资金391.96万元。2024年5月,临泽县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首批“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全国联动示范县(市、区)。
区划地名工作赋能增效。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深化平安边界建设,完成临阿、临高、临甘、临肃边界第四轮联检,维护边界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开展国家地名数据库质量提升行动,更新入库2200条地名数据。投资127万元推广二维码门楼牌、路牌,设置门楼牌7.5万个,城区路牌261个。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大力挖掘宣传、传承保护乡村地名文化,赋能农业产业和乡村文旅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刘 颖
责编:魏红光
审核:贾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