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政动态 走进临泽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临泽招商

临泽团县委:“研学旅行+”打造青少年校外成长“第二课堂”

发表日期: 2023-09-18 16:05 编辑录入:临泽县融媒体中心编辑 来源:临泽县融媒体中心
 : 

临泽团县委紧紧围绕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要求,不断改进青少年政治教育和实践育人机制,大力推进青少年研学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外育人新模式,着力提升了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学旅行”成为青少年校外成长的“第二课堂”。

“红色寻访”传承红色基因

红西路军烈士纪念碑前,临泽县城关小学少先队员敬献花篮,集体默哀,庄严宣誓,致敬英雄;汪家墩战斗遗址处,临泽县华强中心小学少先队员看到了曾经激战过的、伤痕累累的汪家墩碉堡,仿佛听到了西路军将士曾经的悲壮与豪情;梨园口战斗遗址里,一个个英雄的故事,一段段悲烈的历史,诠释着红西路军不屈的战斗精神和追求光明的崇高理想……聆听红色故事,寻访红色印记,青少年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下,参与着“红色寻访”研学游,在“沉浸式”主题课程中,学习红色文化、感悟革命精神。

团县委依托汪家墩、梨园口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在“五四”“六一”期间,广泛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实践教育和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暨“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主题系列活动,开展“祭奠一次红西路军先烈、寻访一次红色遗迹”等红色基因传承“七个一”活动16场次,通过重温先烈事迹、打卡红色地标、寻访党员先锋,在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教育教学中提升深化教育实效。有效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耕育体验”培育劳动精神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田间地头、农耕园内,志愿者老师带领青少年观察果蔬生长情况,讲解西红柿、芹菜、茄子、辣椒等蔬菜作物的生长特点、生长过程中育肥、浇灌注意事项、如何辨别果蔬成熟、采摘要点等知识。在志愿者的指导下,青少年们在“耕育体验”研学游中尽情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以农田为课堂,了解农耕基础知识,感知“盘中餐”,感受“皆辛苦”,体验农耕的乐趣与劳苦,领会农耕文化的传承精华,深植了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理念。

团县委联合崇德社会工作站打造集“种植—管理—收获—销售”为一体的“锄禾”农耕文化教育基地,联合板桥镇中心小学积极探索劳动“责任田”育人新模式,打造“红领巾”农耕园实践基地,让少先队员积极投入实践劳动,培养少先队员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将亲农爱农的朴素情怀厚植在他们心田。

“科普研学”启迪科学思维

进入科技馆,VR太空舱、苍穹之光、地震体验区、神秘的磁力等科技展品让青少年亲身感受到科技神奇的力量;在科学实验小课堂,各类科学小实验传播了科普知识、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科创沙龙展区,枯燥的科学知识、晦涩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神奇的影子》《电灯的秘密》等浅显易懂、奇妙无穷的科学实验。不同展区内,科普辅导员结合“科普研学”课程内容深度挖掘展品,带领青少年通过互动实验、趣味体验的形式,在实践中探索。

团县委联合科技馆、博物馆、惠民社区等少先队校外活动阵地,通过设置少先队知识角,开展科普知识培训、“小小讲解员”、“自然笔记大赛”、亲子研学旅等活动20余场次,推动少年儿童成长项目进社区、研学体验进场馆、亲子互动进家庭“三进融合”建设。“科普研学游”充分激发了青少年畅游科学知识殿堂的兴趣,让同学们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引领学生关注科技,感受科技无穷魅力,着力促进中小学生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彩虹巴士”传递暖心关怀

“在哥哥姐姐的陪伴下,我探寻了梨园口战斗遗址、走进了科技馆,通过聆听讲解、动手操作、实地寻访、互动游戏,我度过了非常难忘的一天。”这是参加“彩虹巴士”研学旅活动小朋友的切身感受。

结合“三抓三促”行动及“结对帮扶·爱心临泽”工程部署,团县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动员优势,健全完善“百名团干结对守护行动”关爱帮扶机制,深化实施“团哥哥、团姐姐”结对帮扶行动,围绕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青少年实践教育、关爱陪伴需求,开展“结对帮扶手牵手 青情守护心连心”彩虹巴士研学活动,带领青少年走出家门、走出校门,深入了解家乡发展、学习科技知识、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目前,县镇106名“团哥哥”“团姐姐”一对一结对帮扶106名困境青少年,开展“彩虹课堂”13期、“彩虹巴士”研学7场次。(团县委  宋靖雯)

编 辑:张梦琦

责 编:魏红光

审 核:徐 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