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泉镇:“畜”势勃发促振兴
初秋时节的蓼泉镇,满目苍翠,无尽的田野上玉米吐穗、紫花苜蓿随风摇曳,农机操作员正驾驶着秸秆打包机在地里来回穿梭。一簇簇平躺着的秸秆瞬间被吸走,旋转、除尘、压实、打捆,不一会儿就变成一捆捆方方正正的草墩子,整齐摆放在地里。
近年来,随着全镇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青贮饲料成了农户眼里的“香饽饽”,青贮饲料既让农民群众提前赚到了秋收钱,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青贮饲草发起了“牛羊财”。为了破解饲料不足的难题,蓼泉镇创新推广“粮-粮”、“粮-菜”、“粮-经”、“粮-草”作物间种套种复种模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推动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形成种养互推的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建成湾子村500亩“粮-草”复种示范点1个,墩子村200亩“粮-菜”套种示范点1个,全镇落实小麦2886.82亩、大田玉米10977.5亩。
正在地里打草墩子的蓼泉镇村民晋怀齐说道:“机器打起来特别快,给自己家的牛留一部分,剩下的还能卖钱。”
秸秆黄贮不仅有效提高了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解决了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和秋冬季牛羊饲草饲料短缺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还让秸秆变废为宝,成为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助农增收的“好帮手”。
“以前秋收后这些秸秆让人很头疼,在地头、村头、沟渠旁随处堆放,不卫生也不安全。现在秸秆打捆离田,每亩地也就十几分钟,不仅方便耕种,还能防止火灾发生,保护了生态环境。”蓼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李强介绍说。
在墩子村养殖小区内,一群“西门塔尔”肉牛体型健硕、皮毛油亮,正吃着精料。青贮池里挖掘机在进行饲草收储,山一样高的饲草将成为整个牛棚越冬度春的口粮。
“我养了180多头牛,饲草主要就是从周边农户那里买草墩子,有时候也买青贮饲料和苜蓿草,营养更丰富些。”墩子村养牛大户刘忠亮说。
“把散户集中起来搞养殖,进行集中防疫和养殖技术培训,方便大家管理的同时,也能及时交流养殖经验。”养牛11个年头的刘忠亮在养殖小区干起活来早已得心应手。
为加大畜禽养殖力度,带动农户提升养殖规模,蓼泉镇积极推广“小群体、大规模、跨区域”标准化养殖模式,持续扩大南沙窝肉牛养殖产业带规模,续建蓼泉、寨子养殖区,充分利用广袤的土地、优质的饲草、良好的养殖基础,以种养殖为重点,切实推动全镇畜牧产业提质增效。至目前,全镇规模化养殖场(区)累计达24个,牛、羊、猪饲养量分别达3.52万头、3.4万只、1.74万头,为农户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趟出一条新路子。(勾媛媛)
编辑:沈欢欢
审核:单国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