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光:文明实践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群众六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的一项重要工作。2018年在全国启动第一批50个县区的试点工作,2019年启动第二批500个县区的试点工作,积累较多的成功经验,2021年进入全面拓展新阶段。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提出“突出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明洗礼、文化熏陶”,同时强调“坚持群众主体、共建共享。……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力求做实做细、做深做好。最近,中宣部和各省市宣传部门在积极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结合在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130多个县区,420多个乡村山区调查的材料,整理高质量发展的“群众六强”路径,提供各地区、各机构参考借鉴。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线是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就是广泛宣传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广大群众获得启发、提高认识、激发热情、共创美好。如果用我们在各地区的乡村社区调查时听到的通俗语言,就是“让群众有奔头”。其实,不论是社区居民,还是山区农民,都不喜欢单纯讲大道理、单纯做表态,而是将思想认识和精神追求融入日常的生活发展。所以,群众语言中的“奔头”既是非常实际,也是充满含义。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群众的“奔头”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群众的“奔头”就是摆脱贫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奔头就是“奔小康”;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奔头”就是共同富裕、美好生活。习近平同志在新年贺词中勉励广大干部群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并且在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工作时指出“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新时代文明实践吸引群众、引导群众的时候,就要按照总书记的勉励和要求,激发广大群众的“念想”“奔头”“追求”,从而激发群众的奋斗精神、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广州市猎德村通过把握城市更新和改造的机遇,全村整体拆迁重建,成为村庄经济富裕、村民收入增加、生活环境改善、发展机遇良好的“广州第一村”。同时,猎德社区(猎德村城市化改造之后转型为猎德社区)建设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站等功能融合在“猎德人家”。一方面,配合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召开,以党员志愿者、老村民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宣讲宣传等多种形式,将党的方针政策与人民美好生活有机结合、传播普及,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成为广大村民的“口头禅”。另一方面,猎德社区文明实践善于发掘中华传统文化、村庄习俗文化的要素,通过龙舟、醒狮等活动,既激发村居群众的自信心自豪感,也培养青少年的勇气和毅力。这样,猎德社区真正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让广大群众共享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我们反复强调,新时代文明实践取得的效果,要通过“思想生根、干事创业、共享美好”的三个维度衡量,不是停留在简单的“上大课、做表演”,而是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以贴近群众吸引群众的路径机制,真正感染群众、激励群众,从而激发共同奋斗的热情,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目前,各地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全面建成,广场、长廊、点等基地逐渐增多。一方面,要推动文明实践阵地提质增效、惠及群众;另一方面,要鼓励文明实践阵地创新特色、造福群众。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推进文明单位结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实施方案》,有效推动实践阵地凝聚群众活跃群众。近期,我们在福建省宁德市调查辅导的时候,考察高速公路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林厝服务区的时候,感到他们非常有特色、非常有成效。这个文明实践点满足了“两方需求”。一方是高速公路公司是全国文明单位,需要通过各个服务区的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活动,丰富文明单位的内容;另一方是服务区所在地的畲族村庄希望与文明实践点的合作推广民族文化、促进乡村文明、走向共同富裕。我们调查时发现,林厝服务区配合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做了三个创新。一是打通高速公路服务区“后通道”。高速服务区后山有两个畲族村庄,一个是全国文明村——猴盾村,一个是省级文明村——洋头村。但是,原来服务区没有路口,这些村民要进城,需要绕到较远的高速收费站,绕路进城多花一个小时。服务区就向公司申请,开设“后通道”让畲族村民正常交费(绿色通道免费)通行。于是,村民5到10分钟就可以进入高速公路,到城镇的时间缩短为半个小时左右,有利于拓展农副产品销售,开拓乡村旅游体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二是建设畲族文化特色服务区。习近平同志说的“我的心系着畲族人民”。为此,服务区以“凤凰到此”的畲族图腾、畲族文化为基础,展示畲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贫困落后走向共同富裕的历程。三是推广和介绍畲族产品,尤其是成立“路姐帮帮团”。通过网络直播,面向全省、全国广大高速公路的乘客进行宣传推广,获到良好的效果。这种高速公路服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建设方式,既展现高速公路公司的文明实践特色、展示附近乡村社区的文明实践特色,也面向全国全省经过和逗留的乘客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让文明实践之花沿路开放、沿途芳香。
新时代文明实践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形式。因此,关键就是要善于吸引群众和激励群众,既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也发挥群众的兴趣热情,组建多样化、有活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天津市推广“百姓实践、百姓志愿、百姓美好生活”的“百姓三好”做法,总结和推广朝阳里社区居民志愿者队伍的经验,吸引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老百姓成为文明实践的活跃力量、成为志愿服务的活跃力量。我们在天津调查的时候,既看到朝阳里社区的居民用精湛手艺制作微缩红色景观,面向青少年进行宣传和普及使用,发挥积极的作用;也看到五大道的老年志愿者义务演讲,从近代中国讲到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变化、新时代的发展前景,对广大群众发挥激励作用。天津市作为典型的“百姓城市”非常具有亲和力、非常具有幸福感,百姓志愿者的宣传和服务就成为很有特色的亮点。另外,我们在江西省寻乌县开展“新寻乌调查”的时候,发现项山乡卢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涌现“卢村力量”,这里既传承当年毛泽东、朱德带领红四军跨越项山的精神,也传承卢氏家族崇文重教、仁爱树德的家风,以“向上力量、崇文力量、友善力量、奋进力量、美丽力量”等五大力量,推动文明实践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向上力量”是基层党员传承红军精神,带领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全面现代化建设中作出贡献。“崇文力量”就是继承卢氏家风,勤奋读书进步。我们来调查的这一天,正好是卢屋村举办为2023年考上大学的学生颁奖大会,今年有7名学生考上本科院校,其中3名是一本,4名是二本。作为仅有800多人的山区农村,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比例都是在县里名列前茅的。同时,卢氏的著名书法家、艺术节传承家风,让村庄处处体现浓郁的文化习俗。“友善力量”是倡导志愿精神、推广互助服务,村里诞生了江西好人、文明户、优秀志愿者等,在助老助残、关爱帮助留守儿童等方面开展多样化的服务。“奋进力量”就是激发村民的热情,在脐橙种植以及其他产业发展等,促进村民的勤劳致富。“美丽力量”就是村民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勉励,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的魅力乡村作出贡献。不论是天津的特色是社区“百姓实践”,还是江西寻乌的“卢村力量”,都是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主动热情作出贡献,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要做实做细,就要注重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尤其是实现从活动向项目的深化。一方面,在开展宣讲宣传、关爱扶助活动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和群众需求,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推动活动的细化,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另一方面,在原有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基础上,面向乡村社区延伸和深化,激励广大群众的参与,成为文明实践特色项目。我们2022年在新疆博州精河县红星街道调查辅导的时候,发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围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需求,运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路径,探索实施“红星绣花针”项目,取得良好的成效。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同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幸福生活,就是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点。街道党工委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推进,探索“1+1+1+N”的方法,打造“红星绣花针”项目。具体做法就是“党员+志愿者+群众+N个富有实效的服务活动”,促进社区与农村的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红星亮灯人”党员示范志愿服务项目、“红星暖心窝”关爱互助志愿服务项目、“红星向阳花”心理辅导志愿服务项目、“闪闪小红星”少儿志愿服务项目、“红星义警队”治安联防志愿服务项目等,为各民族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同样,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海舟村党组织,也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扶助,推出“海舟冲锋号”党员示范志愿服务项目、“美丽针线活”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项目、“幸福敲门人”爱心助老志愿服务项目等,为乡村社区群众提供关爱和帮助。调查发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项目,既要体现弘扬党的宗旨、传播新时代新思想;也要体现关爱帮助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网络改变世界、网络改变生活,这是当今时代的特色,也对每一个人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必须“触网”“上网”“用网”“亮网”,用传播主流价值、弘扬正能量的元素,增添网络世界的“一抹亮色”。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高新科技园区,是青年科技人员、青年创新人员的聚集地,传统“慢节奏、灌输式”的宣传教育,不一定能够赢得年轻人的喜欢,也很难让年轻人产生共鸣。这样,一些青年党员、青年志愿者就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推进,探索开展“青年TALK”,也就是“青新公益说”,具有几个方面的含义:1、新兴青年群体说公益。2、青年新思维说公益。3、青年说公益新方式。4、青年说公益新收获,等等。既有科技创新的博士、硕士参与倾诉表达,也有社科研究专家参与解释介绍,还有来自上海、吉林等地志愿者介绍城市公益、农村志愿新趋势。并且,在进行中国公益事业、中国志愿服务发展交流的时候,都联系到党的领导和支持,联系到群众的参与和贡献。与此同时,将“青年TALK”的内容通过公众号、网络视频等传播,引起更多青年人的共鸣,营造“正能量的青年世界”。另外,我们在内蒙古东乌旗调查的时候,发现在县镇村的志愿者中,也掀起利用网络传播文明实践的热潮。如东乌旗“我帮你”公益直播就受到广大牧民群众的欢迎。一是公益直播党的理论政策,让新时代新思想通过网络空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内蒙古的特殊情况就是每一户牧民都拥有几千亩草场,人与人之间的走动和聚集非常困难,但是通过网络联系、微信圈联系非常频繁。公益直播带来“党的声音”“党的关怀”“党的温暖”,让牧民家家户户感受得到、体验得到,效果很好。二是公益直播根据广大牧民的需求,提供各种种养殖的知识普及和答疑解难,为牧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帮助。牧民收集困难和问题,用手机发微信到直播间的后台,“我帮你”公益直播就详细解答,或者联系有关资源提供具体帮助,解决牧民的困难和问题。分散在广袤草原上的牧民,对于“我帮你”公益直播非常喜欢喜爱、乐意收听收看,既学习了解党的政策措施,也促进生产生活发展。“文明实践上网络”是吸引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好方式,值得关注和重视。
在吸引和激励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参与志愿服务的时候,也要汇聚社会资源,为城乡群众提供支持保障、提供“坚强后盾”。一是人才支持。社区与农村的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时候,有热心、有爱心,乐意参加宣传推广,乐意参加关爱互助,但是不懂得相关知识技术,不知道哪些参与服务的途径方法。这时候就需要实践中心(所、站)提供支持。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的“好人高雁”,因为自己读书少而吃过不少苦头,就非常希望帮助山区农村的孩子读到更多更好的书籍。为此,在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鼓励下,她和一批好人、志愿者发起“江都·好人书屋”的项目,筹集社会资源为偏远山区、边疆地区的农村孩子建设“小书屋、大世界”。项目以“好书·好人·好中国”为宗旨,即通过引导孩子读好书,立志做好人,从而建设美好中国、美好生活。这个项目获得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热心人士支持,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资金支持。为了吸引和激励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需要提供培训辅导和服务过程的成本支持,也要提供志愿者的激励回馈。因此,要通过财政支持、企业资助、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必要的资金资源为文明实践志愿者提供保障。广东省博罗县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筹集各方资金支持志愿服务的开展。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资助部分县镇特色志愿服务组织与乡村农民志愿者队伍结对,提供专业帮助和人才支持。基金会为县镇志愿者骨干的下乡开展培训辅导、服务以及活动提供补贴支持,有利于培养和带动乡村农民志愿者骨干的成长,不断壮大乡村志愿者力量,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农村、深入人心提供帮助。尤其是基金会支持“一村一歌”“村规民约”等的编写和完善,促进乡风民俗的发展繁荣。贵州省龙里县则提供脱贫攻坚奖补资金、乡村振兴扶持资金的支持,为山区村寨的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义务出工出力建设农村提供保障激励,鼓励广大农民持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传播支持。要充分发挥电视、报纸、杂志以及新媒体、自媒体的积极作用,为城乡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供宣传推广,提供嘉许激励。如山东省荣成市各个镇村定期举办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用激励大会,对参与实践活动、作出积极贡献的农民予以表彰激励,并且通过媒体和自媒体宣传推广。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乐意参加文明实践、乐意友善助人,成为乡村社会“受尊重、有面子”的人。目前,全国“3.5学雷锋”“12.5国际志愿者日”以及“四个一百”志愿者表彰、各行业优秀志愿者表彰等等,都是通过媒体和自媒体广泛传播志愿者事迹,广泛传播志愿服务文化的良好机会。我们认为,通过人才支持、资金支持、传播支持等各种保障激励措施,就有利于引导更多的乡村社区群众参加文明实践、参与志愿服务,在为社会他人提供帮助的同时,获得自己的充实、快乐与成长。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方式、有效途径。其中,“群众六强”是关键的因素,要创造多样化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和激励乡村社区群众热情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作出贡献。为此,我们提出一些方式方法,提供各地区文明实践中心和志愿服务组织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谭建光,教授。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历任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第二届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第一届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
来源:文明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