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五度”齐升 幸福沙河多姿多彩
今年以来,沙河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14536”总体要求,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抓实“五项”建设,促进“五度”齐升,赋能幸福沙河“两个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抓阵地促整合,品牌塑造拓深度。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扎实推进阵地更新行动,整合资源,改造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6个,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2个、主题街区1个。创新实践载体,与临泽三中共建“家校驿站”,使实践阵地更加贴近群众,有效打通文明实践“最后一公里”。坚持“有实更有质”的工作理念,同步推进文明实践品牌和特色项目培育,升华“文明沙河·幸福家园”品牌内涵,结合各村(社区)实践特色,提炼“花开万家·园梦新村”“幸福西头号·文明100分”等子品牌4个,“文明+分”“义起美家园”等特色项目3个。通过接地气、有内涵、有特色的实践品牌、项目带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持续增强,全镇现有志愿服务队70支、注册志愿者17652人。
抓学习强引领,理论宣讲提高度。坚持把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核心内容,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题主线,创新“庭院课堂、流动小书包、二十大精神天天学”等载体,采取“专业+草根”互融、“专职+业余”互补、“主讲+受众”互动的方式,选优配强宣讲队伍,分领域、分人群开展面向群众宣讲宣传218场次,受益群众2万多人次。制度化搭建“干部大讲堂”平台,40多名领导干部主动上台讲理论、谈感受、传经验、授专业,有效提升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掌握、宣讲、实践能力。主动占领网络宣传阵地,推送理论文章200余篇,“云上”宣讲有声有色。
抓实践作示范,特色活动聚热度。坚持把文明实践作为文明培育、文明创建的基础工程,积极响应“月末周五”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的要求,聚焦“讲、评、帮、践、创、涵”活动内容,融合“我们的节日”、楼院文化活动以及中心工作,联动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8场次。统筹考虑日常与集中、数量与质量、整体与局部“三个关系”,按照“点上做起来,面上动起来”的实践路径,充分运用文明实践云平台,招募志愿者7571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义诊义剪、普法宣传、关爱帮扶等实践活动274场次。不断拓展文明实践外延,延伸文明实践触角,“志愿红”助力春耕生产、助力乡村治理、助力文化兴盛等一系列活动走进千家万户,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持续攀高。
抓典型扬新风,移风易俗显力度。坚定不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对标“十抵制十提倡”,健全完善“一约四会”,突显德治教化作用,对婚丧嫁娶等传统风俗在操办规模、人情份子等方面做出“限高”。持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活动,逐级推荐评选道德模范、文明家庭、五星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先进典型138名。加大典型模范礼遇力度,开展“好人好事榜”公开表扬、“身边好榜样”集中宣讲、“文明家庭直通车”示范带动等活动,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西寨、新民、花园96户好家庭挂起“家风家训”牌,“守初心·话廉洁·传家风”诗歌朗诵涵养家风正能量,良好家风带动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
抓服务延触角,民生福祉增厚度。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服务导向,推广群众“点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精心排摸需求、精准对接资源,量身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12余项“微服务”、132个“微项目”、1325个“微心愿”精准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拆墙并院,小区变大区”、飞线充电整治、垃圾分类、“邻里小院”协商议事等系列志愿服务举措,有效回应群众急难愁盼。聚焦关注“一老一小一困”群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幸福老人互助院、爱心敬老餐厅,对接满足老年群体家门口的养老需求;暑期爱心托管班、七彩课堂、爱心妈妈,呵护少年儿童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载文明而驰,沐清风前行。如今的沙河,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正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在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枣乡大地处处劲吹文明新风,凝聚起党群同心、感恩奋进的磅礴伟力。(兰正)
编辑:刘 颖
责编:魏红光
审核:张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