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我的家】葡萄佳酿醉板桥
【乡镇档案】
板桥镇,地处临泽县东北部,辖9个行政村,面积1059平方千米,104个合作社,4893户1万余人,耕地面积9万亩,以玉米制种、特色葡萄、奶肉牛、凹凸棒研发等产业为主,境内风光旖旎、人文荟萃,形成了“峡谷奇观、葡萄美酒、黑河弱水、羊台斜照、香古晨钟、壕洼沙海”六张旅游名片,是河西走廊最负盛名的“葡萄风情小镇”,2021年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8元,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文明村镇,两次入围“中国最美村镇”。
风起,戈壁的扬沙如同雾霭将羊台山笼罩,恍惚间,山顶的砂石渐渐幻化为森严的城堡,如海市蜃楼般深邃神秘,清脆的驼铃声,隐约穿越千年的历史,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板桥,地处绿洲与沙漠交汇处,北倚合黎可望漠北,南临弱水贯通居延。相传,在西汉武帝时期,黑河水流湍急,阻隔交通,一何姓奇女子立志修桥,化缘数年终造木板桥一座,通衢两岸,造福生民,百姓感激之至,遂将“板桥”作了地名。自此板桥的发展与它深厚的交通属性再难分开。
风亦潇潇,苇草飘摇,龙庭古道,枯荣荒草。如今,已鲜有人知,作为丝绸之路“龙庭古道”的重要节点,无数丝绸、海货、瓷器、茶叶日夜不息经板桥运往漠北龙庭,与蒙古懋迁有无,羊台山下,静静矗立的妈祖庙就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佐证。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的崛起,古老的“龙庭古道”已泯入尘烟,但潺潺黑河仍奔腾不息地滋养着沿岸生灵,接替古道的新干线、新交通纵横交错,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让板桥在新时代又焕发出了澎湃生机。
沿张罗公路前行,振兴的美景蓝图渐入眼帘。高质量住房建设如火如荼,一幢幢中式民居错落有致,清雅俊秀的白墙黛瓦,飘然出尘的坡顶飞檐,尽显塞上江南的美丽富饶。穿越集镇主干道,绚丽的彩虹线条在路面上缠绕交织,鲜明艳丽,口袋公园、彩虹步道、主题墙绘等景观节点让整个街道都洋溢着生动与活泼,形成了“画中有景,景中有画”的独特韵味。配套建设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绿意盎然,花团锦簇,流露着乡村生活的惬意和闲适。巨大的户用太阳能板在屋顶整齐排列,把充沛的阳光转化为涓涓电流,让农民在用上清洁能源的同时,获得并网输电所带来的稳定收益,用乡村振兴的“绿色路径”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的科技动能。
高标准农田建设方兴未艾,数万亩土地集中连片,广袤无垠,水肥一体化,农业机械化有序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崭新的养殖小区宽敞明亮,饲草料棚、青贮池、设施管护用房、防疫室一应俱全,曾经规模小、效益低的落后养殖业现状被打破,粮草兼顾、草畜配套、种养结合的循环产业发展新态势骤然成型。
一方风土产一方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纬38°,全世界公认的葡萄种植最佳纬度,在凹凸棒石滋养和沙砾土壤栽培下,优质的赤霞珠、马瑟兰闪耀着诱人的宝石红色泽。走进红桥庄园,一望无际的葡萄架整齐排列,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缀满枝头,工人们忙着采摘、运输。在生产车间,一筐筐刚采摘下的新鲜葡萄经过分拣、破碎、压榨等工艺,进入储酒罐发酵后,再在橡木桶中静静横卧数月数年,便诞生了与众不同的神奇佳酿——红桥庄园葡萄酒。作为3A级景区,红桥庄园按照鲜食葡萄与酿酒葡萄同步发展的思路引进葡萄酒加工生产线,形成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销售、文旅休闲相结合的三产融合产业链,将庄园与周边峡谷奇观、黑河弱水、遇仙桥采摘园、羊台山、香古寺、壕洼沙海等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让农旅融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助推全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俯瞰北滩丝路寒旱农业高质高效葡萄产业示范园,数百座新建葡萄拱棚在戈壁深处星罗棋布,与张罗路两侧绵延百里的露地鲜食葡萄地交相辉映,展示着全县葡萄产业发展核心区域的发展后劲。北滩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百亿凹凸棒石产业园等绿色产业集群优势日益凸显,劳务产业蒸蒸日上,候鸟式工人整装待发。南果北种试验大获成功,车厘子、莲雾、芭乐、释迦果、无花果等南方热带水果在古城村林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争奇斗艳,特色种植的金路子被不断拓宽。甘之萃糯玉米、奋进绿色林果、红沟炕馍馍等农特品牌远近闻名,以设施葡萄种植、酿酒葡萄加工、鲜食玉米销售、乡村旅游体验为主要内容的“琳琅满目”特色产业大廊道一派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
旭日初升,一束束阳光穿透层层叠叠的云雾照亮了板桥的山和水,化作轻轻摇曳的光晕洒向了这片充满幸福与温暖的土地,如今的板桥,正迎着朝阳健步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信念坚定,步履铿锵。(于华)
编辑:史雪婷
审核:徐 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