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里的“升学锦囊”—红沟村驻村工作队暖心指导高考志愿填报
当高考成绩揭晓的那一刻,志愿填报便成了万千家庭日夜牵挂的“头等大事”。在临泽县红沟村,驻村工作队将服务窗口“搬”到了村委会,为村里的高考学子送上“一对一”的精准指导。这份送到家门口的“升学锦囊”,不仅用专业知识与暖心关怀驱散了考生和家长的焦虑,更为莘莘学子铺就了一条通往理想学府的温暖之路,生动诠释了党的关怀和驻村干部的责任担当。
急民所急 摸排需求主动上门
高考成绩刚刚公布,红沟村驻村第一书记闫锋便以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志愿填报对于考生家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迅速组织工作队员梁光磊、马聪,开启了对本村高考考生家庭的全面摸排走访工作。在考生张昊昇家中,其母亲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农村家长的心声:“孩子这次考得还不错,可我们文化水平有限,对报考政策一知半解,选学校、挑专业实在是毫无头绪,心里直犯愁。”面对家长们的忧虑,工作队当即给出承诺:“放心吧,我们一定帮你们解决!”这份主动靠前的关怀,如同一缕暖阳,瞬间驱散了村民心中的不安。
精准把脉 “一对一”服务在村部
承诺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工作队在红沟村村委会设立临时服务点,一场场精心定制的志愿填报指导活动在这里温情开展。工作队员梁光磊、马聪依据每位考生的高考分数、学科特长、个人兴趣和职业志向,耐心细致地介绍不同批次院校的办学特色、优势专业、历年录取分数线以及未来就业趋势。第一书记闫锋则充分发挥自身经验优势,结合派出单位的资源,深入解读今年招生录取规则和政策调整要点,重点传授科学设置志愿梯度、规避填报风险等实用技巧。面对张昊昇等考生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队员们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循循善诱,引导他们综合考虑个人兴趣、能力特长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帮助学子们一步步明晰升学路径和职业规划。村委会内,专注的讲解声、轻声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每一句话语都饱含着对学子未来的殷切关切。
纾解心忧 村民点赞“定心丸”
工作队专业细致的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如春风化雨般,有效化解了考生和家长们心中的困惑与焦虑。“闫书记和工作队的同志们主动上门,还在村里给我们讲得明明白白,真是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这下心里踏实多了,压力也小了不少。”考生杨小京母亲感激的话语,说出了所有受助家庭的共同心声。看着村部里学子们舒展的笑颜和家长们逐渐放松的神情,工作队员们心中涌起阵阵欣慰。这份欣慰,源于为民排忧解难后内心的踏实与满足。
深化服务 志智双扶显担当
此次由第一书记闫锋牵头,在村委会开展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是红沟村驻村工作队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生动写照。它不仅切实解决了学子升学的实际难题,更充分展现了驻村工作队,尤其是第一书记在乡村教育服务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主动作为。他们将党组织的关怀精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上添上了温暖而有力的一笔。
临泽县农业农村局对红沟村驻村工作队的创新服务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紧扣群众需求,将专业服务精准送到家门口,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全县驻村帮扶工作树立了服务群众的优秀典范”。红沟村驻村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为民服务不仅体现在宏大的发展规划中,更在于用心解决高考志愿填报这样关系每个家庭未来的“关键小事”。他们主动担当、精准服务、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恰似一股温暖的溪流,流淌在红沟村的每一处角落,温暖了学子的心田,也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临泽县农业农村局朱龙、闫锋)
编辑:赵 棠
审核:贾得辉